翻新时间:2023-08-06
《桃花心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②推荐上台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阅读年选》有感
- 除夕之夜
- 倒霉的小偷
- 我的新老师
- 我喜欢的一则格言
- 竹
- 李小龙
- 争当文明好少年
- 堆雪人
- 我家的“聚宝盆”
- 无处不在的益友
- 我的梦想
- 《喜羊羊与灰太狼虎虎生威2》观后感
- 我和姐姐的喜怒哀乐
- 花
- 浅谈乡镇条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关于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的思考
-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 集体土地制:中国乡村工业和渐进转轨的根源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 对乡镇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 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
-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 1950年代初期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实征考察
- 中国学术界30
- 推进江西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对策思考
- 关于公选、直选乡镇领导干部与党的领导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 民国时期吉林省的水田开发政策
- 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
- 《回声》课文提示
- 月球概况
- 《回声》突破难点
- 什么叫天空和太空
- 航空、航天、宇航有什么区别
-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 谁是第一位登月人
- 《回声》教学实录
-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
- 航天时代的序幕──科学探测
- 《回声》课堂实录与点评
- 《回声》要点指路
- 《回声》学习要点
- 演示小实验,突破“回声”难点──《回声》教学谈
- 《回声》课堂实录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