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丽雅交待今天的两节语文课用来第四单元考试,可因为打印室的机器坏了,所以只能临时准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备课如果是有感觉的话,时间少点也不要紧。今天就是这种情况。
我先初步理清了课文头绪,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将这位父亲形象借助课文语文语言铭刻在孩子的心里。如何分层落实呢?
一.感知背景,进行铺垫
关于地震,孩子们是没有生活体验的,但对此又并非零起点。他们在影视作品、报刊杂志或是课堂学习中对此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应是学生的学习起点,所以课堂切入的谈话也就从地震开始了。接着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了解这场大地震。从对地震的一般了解到具体到某一次地震的理解,学生对于地震本身灾难性的认识已有质的飞跃。这为进一步阅读文本中的故事,走进故事中的人物内心有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直面父亲,浓墨重彩
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但作者在描述中始终保持着客观冷静的态度。文中唯一带有强烈个体情感倾向的就是结束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的表达。我想这也是作者在写完整个故事之后,无法自抑的流露。作者对这位父亲最重彩的描写就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作者从时间的长度,父亲的外貌,他人的行为等角度将一个偏执得有些发狂的父亲作一个细致的描写。在这里,“36小时”是个怎样的概念?那是整整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的漫长,那是学生两个星期的课时量!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父亲在不断地挖着,在一片废墟里,又有着怎样的困难与危险啊!或是余震不断,或是塌方连连……每一次危险都可能是致命的!在这里,我采用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段文字读懂、读活、读厚、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三.旁敲侧击,映衬烘托
在这一场灾难中,在这一片废墟里,其实还有很多家庭、很多父母都有着同样的遭遇。难道说他们都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或是爱的不够深吗?为什么会只有这一位父亲孤军奋战呢?不是的,那是面对一片废墟,凡是还有一点理智的人都能看到,生还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所以,很多父母“绝望”地离开。好心人的一句“太晚了,没有希望”是多么辛酸的无奈,消防队长与警察以专业的眼光作出理性的分析:“这里太危险”!但是,这些所有合情合理的规劝都无法使父亲放弃一个没有理智的行为。“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一次又一次语无伦次的回答,执着得近乎固执的追问,让我们看到此时所有一切的理性思考与客观分析都不存在,占据他内心的只有那父子之间曾经的承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这里,通过师生的对读,引导学生对他人行为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再次深切地感受伟大的父爱超越一切!
整个设计简单、朴实,紧扣语文本质,紧贴情感共性,带领学生经历一场深刻的爱之旅程。
后记:我瓯海的一位同学也研究过这一课,课后在网络上找到她的反思,没想到与她的上课思路基本一致。反思里的很多语句也就借用了她的语言。真有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欣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The litte green man
- Chinase New Year is coming soon
- My father
- My House
- A pair of socks
- A Dream
- 土豆(Potatoes)
- Mr. Wang
- My Teacher‘s House(我的老师的房子)
- When I grow up
- My friend
- A Warm-hearted Man
- Snow
- Last Weekend
- My Family Members
- 升降国旗制度
- 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 中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 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 保安巡视制度
- 环保总队培训部制度
-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 美容院管理制度
-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教室管理规章制度
- 网络教研管理制度
- 学校运动会安全制度
- 质量管理奖励制度
- 学生公寓作息管理制度
- 画室管理制度
- 浅谈工程质量管理及创优策划
- 安全施工责任书
-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注意事项
- 安全管理四环节
- 土建整理资料
- 工程师教大家在工地上"说话"
- 施工员报考条件
- 一个建筑工程师最起码应该知道的数据
- 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的撰写
- 如何管理好工程项目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若干问题的思考
- 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须知(建筑类)
- 质量验收涉及资格与资质要求
- 水泥砂浆和混合型砂浆有什么区别
- 如何历练成优秀的建造师
- 《再见了,亲人》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打电话》教学设计一
- 《打电话》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半截蜡烛》美文欣赏一
- 《打电话》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再见了,亲人》老师语录
- 《打电话》重点问题探究
- 《打电话》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打电话》重点字词的意思
- 《打电话》美文欣赏(一)
- 《打电话》整体阅读感知
- 《打电话》美文欣赏(二)
- 《再见了,亲人》重难点分析
- 《打电话》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打电话》教案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