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月光曲》评课
王老师继《再见了,亲人》之后,又给我们呈现了一篇饱含着激情的范课,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教学,也带来了极大的触动,让我更多地反思自己的课堂。
下面就本堂课的几点成功,几处商榷,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成功之一:王老师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朗读指导。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范读、试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如:老师在听到学生读描写月光的语句时,不是很动情,教师告诉学生,要朗读出感情来,老师有诀窍,即:节奏上要有快有慢,力度上要有轻有重,音调上要有高有低,然后老师展示了范读,这个范读很有必要,不但给学生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也为整个教学铺下了坚实的感情基调。
整堂课,老师的范读及学生的朗读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也正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成功之二:教学设计新颖
王老师不是按照惯常的顺序从第一段一直讲到文末,牵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把课文的重点段提溜出来,深入理解。学生感悟了意蕴深远的月光曲,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月光曲创作的原因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成功之三:让学生板书
上一节公开课,王老师也让学生下来板书,既节省了老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生把自己的见解美滋滋地板书在黑板上,也使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商榷一:让朗读更深入,让板书更完满
王老师那种直接奔第九自然段,直接朗读,有没有架空的感觉?即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月亮升起,音乐舒缓,正表现了贝多芬听到茅屋传出来的钢琴声弹的是他的曲子时,内心受到了触动,而月亮升高,音乐刚健,表现的是他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为妹妹的善解人意而感动,而风卷云涌,音乐激昂,表现的是他遇到知音,为穷苦人感到愤懑的心情。在这里是不是说,直接奔第九自然段不妥,并不是,可以这样处理:
讲授第九自然段,欣赏月光曲时教师可简单板书:徐缓——刚健——激昂。当学完前面几个自然段后,老师的板书可以是:触动——感动——激动。这样上下一一对应,让学生明白贝多芬创作《月光曲》不是凭空想象,于是课文的难点便随之突破:他正是在与兄妹俩的接触中深受感动,又凭借当时清幽的月光的联想,才即兴创作出《月光曲》,来表达这种情感的。如果再回过头朗读第九自然段学生是不是对《月光曲》的深邃含义,理解得更透彻,这样景美,人美,音乐美让整堂课更充满了和谐之美。
商榷二:文中的关键词,如:“纯熟”“清幽”“陶醉”等,教师是否需要让学生探讨一下它们的意思,我觉得这些词语都能加深对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落实了语文的工具性。
商榷三:当老师范读完了之后,可以不必马上让学生读,是否可以让学生起来评价老师,学生如果能评价到位,也正说明了他对文本解读得好。
总之,透过王老师的课,我看到了课下老师钻研的韧劲,精益求精的态度,这都是我所欠缺的,向王老师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同桌
- 一束鲜花
- 妈妈的爱
- 难忘的一天
- 美丽的家
- 我的w宿
- 我的理想
- 池塘
- 云
- 心得——中国最美的女孩
- 我的理想
- 假文盲
- 春
- 我的理想
- 我的弟弟“小李”
-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2)刑法论文(1)
- 采撷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
-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 从新的角度论犯罪客体(5)刑法论文(1)
- 追诉时效延长制度探讨(2)刑法论文(1)
-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8)刑法论文(1)
- 于洋:让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 “民间”意义的生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关于当代社会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
- 由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与公民权利保障(6)刑法论文(1)
- 弘扬中医传统文化 做好康复管理事业
- 犯罪过失若干问题的探讨(3)刑法论文(1)
-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7)刑法论文(1)
-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情感管理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三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五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七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六
- 《穷人》教学设计之三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三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八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构思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穷人》教学设计之三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写训练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