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析材料
简约而不简单----语文教研课《老人与海鸥》、《呼风唤雨的世纪》评析材料
我们老师非常珍惜这次和贵校的交流机会,究竟上一堂什么样的课呢?如何达到教学的目标呢?是追求精致还是扎实?是表演做秀还是求真务实?两位年轻老师思索着怎样才是交流和合作?怎样才能提升业务素养?深思熟虑后定位于返璞归真、原汁原味的常态课。有目共睹,课后就有16字的感受: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我们极力去实现“原生态的课堂教学”,用真切展现课程的理念,用真情拓展学生的感悟,用真实创新学生的思维。
一、课文简析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教学实录及评析
语文课堂,属于孩子,教学则应该回归自然,贴近他们的生活,与他们进行深切的情感交流,基于此认识,两位年轻的老师在尝试中摸索。
1、因“疑问”而精彩。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老人与海鸥》中,叶老师的轻轻话语“ 站在翠湖边上,你有什么疑问?”,自然引出了学生心中的疑问“ 海鸥为何送别老人?”。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上老师的微笑的导入:“呼风唤雨,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呀?”读完了词语,让学生谈谈不理解的有哪些。在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了“探索者”的角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2、因“想象”而生动。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也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丰富、自由、大胆的想象。我们的老师挖掘文本,多方面寻找想象的突破口。《老人与海鸥》的课堂上,叶老师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这只海鸥,你要说什么?”赋予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在有效地的激励下,学生的回答“您好,我们的父亲!无论春夏秋冬,您都不辞辛苦的给我们喂食!谢谢您!”“ 爸爸!您真好!”学生的想象精彩纷呈,感同深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群的小海鸥正在翠湖边深情的呼唤。《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周老师抓住了关键的一句话“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象”,学生立刻活跃起来“过去的王公贵族交通工具只有马车、轮船,他们的娱乐生活只能下下棋,泡泡澡。而我们今天可以乘坐火车、飞机、磁悬浮列车,可以看电视、上网、视频等等”学生兴趣盎然,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得意的神情是在他们感悟到了当今科技的先进,现在舒适的生活只会令那些王公贵族艳羡。两位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努力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引领他们在广袤的思维时空驰骋。
3、因“读写”而扎实。
语文教学重在语感的培养,读是基础,形式的多样则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常规,读要有独特的感悟,鉴于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两节课读的形式多样,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读的层次不同,初读,理解课文读,加入体验读。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感悟。《老人与海鸥》中叶老师设计了2个“写感受”的环节,提升了学生的练笔能力,《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周老师加强了生字词的教学,还有“发明”“发现”的词语区别教学,这些都展现了语文最本真的特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4、因“生成”而鲜活。
教学的预设彰显思维的智慧,而当前的课堂,因孩子们的灵动,而有了“课堂生成”,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我们期待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尽情释放自己思维感受。虽然,两位老师和孩子们都是初次相见,因为一起学习而很有默契,孩子们毫不羞怯,在他们的激情中迸发了智慧的火花,比如:用一个词形容老人的动作,引出了“细心、亲密、亲切、和谐、默契”等感悟程度不同的词语。还有学生动情的呼唤:“父亲!您怎能舍我而去?快快回来吧,我的父亲!”如此生动的领悟,谁不为之动容?那些即使没有发言的孩子,他们的眼睛熠熠闪光,那是求知的欲望。即使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们憋红的小脸也就是课堂的色彩所在,我们也一起感受到了课堂的和谐鲜活。课堂的生成就是课堂的生命!
三、教学反思
两节课都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我们感受到课堂的生机与灵动时,也感觉到“简约而不简单”。但众所周知,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有尝试就有不足,有摸索就有缺失。
1、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凝练,预设的问题过于琐碎,有些话语过多的重复,不够自然贴切。
2、对文本的拓展浅尝辄止,不深入。《老人与海鸥》中预设的“如果你是老人,你要说些什么?”问题没有引导讨论,不了了之。课堂教学源于文本但要高于文本,《老人与海鸥》除了感受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美,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与动物和谐相处呢?没有展开。《呼风唤雨的世纪》探讨了农耕社会的生活贫乏,现代生活的舒适方便,那21世纪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没有引发学生联想。
3、教师刻意对着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的痕迹较重,不放开,因此课堂的节奏把握得不够紧凑。《老人与海鸥》中写的锻炼由于时间关系显得潦草,《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节奏前紧后松,教师后来的引导有些泛化!
总之,合作交流中总是鞭策着我们成长,在大家的关注中我们有所收获,但深知还有诸多的不足,需要各位的赐教,渴盼得到各位的扶助!我们真诚希望和联盟小学缔结联盟,相互学习,携手共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
- 我的流浪史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假如我是一个发明家
- 假如我是一台电脑
- 假如我有一双火眼金睛
- 奇奇历险记
- 假如我是小魔女
- 假如我是……
- 2050年的世界
- 巧用吸尘器
-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
- 看图人蝇大战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克隆自己
- 加强德育建设 提高德育实效性
- 9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研究
- 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入世后 职业教育怎样持续发展
- 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制度原因
- 朱熹德育思想浅论
- 教育市场的利用与规范
- 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政府行为
- 分步构建校园网 推进信息技术运用
- 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 个性化教学与校园网建设
- 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初探
- 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初探
-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关于《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研究对话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人性的关怀 心灵的震撼──听王崧舟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所感
- 从“自然资源”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 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只有一个地球》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及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