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4
《有的人》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了解鲁迅入手
1、出示有关鲁迅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鲁迅)
2、讲讲你知道的鲁迅的小故事。
师述: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用手中的笔跟敌人战斗。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
(出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3、(介绍背景)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板书:有的人)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来,读读这首诗。
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
2、指名读,纠正、评价。
3、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听录音朗诵。
4、自己再读,边读边思考,看有什么发现。
三、读悟结合,深刻领会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第一小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出示填空问题: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该怎么读这两句?
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
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
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谈。
2、你还有哪些发现?
交流,引导感悟。
A、发现两处化用鲁迅作品的诗句(如果没有发现则点拨: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写,却好象一次没提鲁迅啊?)
⑴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学生说后,幻灯出示《自嘲》)导读: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地工作。人民感激他,人民爱戴他,齐读第二小节。
⑵(幻灯补充《野草——题辞》)
自读:“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导读: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人民怀着深深地敬意赞颂他:齐读第三小节。
B、发现对比、反复的表达方法。
C、诗人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形象生动,你觉得这首诗用得最生动形象的一个字是什么?
(在学生赏析的字当中,挑出一个“摔”来重点赏析:“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想象人民怎么“摔”。指导带着仇恨读)
3、导读5—7小节: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5、6、7小节,读中访问、指导。
4、“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回忆他:齐声朗诵这首诗。
四、拓展练习
1、说: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会想道什么样的人?
2、写:模仿这首诗对比的写法,写两句诗。
3、交流,点评。
五、总结教学:
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些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把感受特别深的诗句抄写下来。
2、学习对比、排比的方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星期天
- 小兔子
- 农村见闻
- 小虫子吃树叶
- 一对小花狗
- 虚惊一场!
- 世界处处都有爱
- 贴鼻子
- 我
- 春天来了
- 快快乐乐贴鼻子
- 对阿姨说……
- 过生日
- 看比赛
- 上体育课
- 浅谈学生的养成教育
-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孔子教育思想与知识管理初探
-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 谈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 浅谈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
- 浅析生态住宅建筑设计
- 教师教育生态学研究
- 浅谈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的梳理
- 论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 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养成教育功能及建设
- 浅谈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养成教育
- 浅谈初中生养成教育方法探微
- 浅谈第二课堂活动与个性化教育研究
- 浅谈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 《荷叶圆圆》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看电视》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