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谈 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温度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谈 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温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3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谈 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温度

昨天晚上,自己扛着摄像机教学了一篇《唯一的听众》,慢慢找到了一点上情感类课文的感觉。今天,趁热打铁,设计教学了一篇略读课文《用心灵去倾听》。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

“我”深切地怀念她。首先,我从昨晚的课堂导入,引入今天的课题。“由课题这样一个错位的用词搭配,我相信你一定有所发现或有所疑惑!”在问题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多或少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等到学生朗读完毕,我请学生说说最令你感动的故事情节。随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也算指导朗读吧。在学生说到课文的最后一句: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有的学生说,我感动于苏珊面对死亡能如此平静面对;有的学生说,我感动于苏珊有一颗美好的心。我引导:作者——我,将这句话留在了文章的结尾,这是作者的情感发展的高潮。作者真的感动于苏珊那一颗平静的心吗?教室里反映者寥寥无几。

“我们先不急着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让我们先去看看我和苏珊之间发生的故事吧!”随后,组织学生概括文章,让学生直面一个个故事,在故事的概括中,随机帮助学生感受语言。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课堂不知不觉中吟唱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赞美曲,这种渐入佳境的课堂感觉真好。现在回想,这也是我本节课自我感觉良好的关键,这个直面文字的过程,没有让学生去体味文字的温度,大部分学生将永远游离课堂之外。最后抛出刚才的问题,作者感动于这张纸条的分量是为什么?学生发言精彩:苏珊,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在临死之前仍然想着我,希望我不要因为她的过世而悲伤,因此她仍像小时候安慰我失去金丝雀一样安慰我,这不正像一位母亲呵护孩子的爱吗?

课堂结束了,我觉得在这个浮躁强刺激的社会里,让学生去感受那一个个平面素面的文字的温度,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文字,让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与作者一样感同身受,抽象的文字才能树立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毕竟是感性经验的,用一套一套的道理去说服孩子,任何祖国语言,热爱语文,还不如一点一滴用形象去感动孩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渐渐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温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话三顾茅庐
世纪老人的诉说
第一次与蔬菜亲密接触
最顽强的生命力
我的故乡
千年不换
童年
父爱如山
素色
烈士陵园
令我感动的事
我爱我家
同学给我的爱
春游
种鸡蛋
浅析英美烟草公司在哈尔滨之广告宣传
浅谈操作材料与教育活动的关系
语文课要注意提问的方式与效果
建国初期广西匪患对水灾的影响
试析中俄蒙协约的签订
学校食堂饮食信息公开系统设计思路
清朝晋西碛口镇商业研究
对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角色认识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利用网络拓宽小学语文课堂空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举隅
浅谈南阳汉文化的发展演变
随文识字 2014年5期
略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佳木斯地区的农业移民活动
彝族历史文化传承的困境及对策思考
《竹石》拓展资料
你从《竹石》中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精神?
《永不凋谢的玫瑰》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介绍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竹石》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太阳,你好》教案
《永不凋谢的玫瑰》说课材料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和平鸽》教学设计
《永不凋谢的玫瑰》探究感悟
《永不凋谢的玫瑰》拓展资料
《竹石》作者郑燮介绍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钉子的故事》教学设计
《钉子的故事》探究感悟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分析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钉子的故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