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爬小和山记
- 蒸蛋
- 冬天里的温暖
- 伟大的爱
- 四季莲花池
- 二十年后的我
- 爱不释口的苹果
- 话说交通
- 冷清秋
- 讨厌的小姨
- 除夕之夜
- 柳树
- 团员年夜饭
- 梦
- 我长大了
- 试析对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思考
-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简思
- 关于适应产业结构新体系的职业教育改革重点方略
- 关于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 试论职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
- 关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
- 试论新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
- 简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考核改革的可行性
- 试论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 试析中国成人高等继续教育的文化学反思
- 试析就业导向角度谈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 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研究
- 试论高职兼职教师的聘用及管理
- 试论工作过程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初探
- 杜康难解此忧──曹操《短歌行》赏析
- 《诗三首》结构分析
- 《诗三首》课文简析
- 《诗三首》特殊句式
- 《诗三首》写作特色
-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义
- 《诗三首》词类活用
- 《诗三首》问题探究
- 《诗三首》中心意思
- 《诗三首》学习目标
- 《诗三首》课文评点
- 《短歌行》探珠
- 《诗三首》写作借鉴
- 曹操诗风
- 《归园田居》(之一)教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