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0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浓烟和烟囱
- 我哭了
- 校园的玉兰树
- 与外教零距离接触
- 我的小鸡
- 参观气象站
- 我的邻居
- 聪明大王(一)
- 我合格啦
- 我最敬爱的老师
- 第一次照相
- 九江长江大桥
- 厨艺大赛
- 我是微风
- 果树一家比本领
- 试析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 关于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
- 试析通识教育角度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柔性
-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关于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究
- 试论高职会计专业“沙盘模拟”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 关于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探索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 关于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 试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试论后现代主义视角的“涉外导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试析高职“两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 关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试论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 简析“全面素质质量观”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
- 《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杂谈
-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三“巧”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一曲情动于衷的挽歌──关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解读的教学反思
- 传神文笔足千秋──析《林黛玉进贾府》
- 利用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结构上的意义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 鲁迅简评《红楼梦》
-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评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