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九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9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九

设计意图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他肩负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己学懂文章的使命。

由于时间的关系,一篇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在一节课之内是不可能讲完所有的问题的。然而,这篇文章在每一段的写作手法上,是非常的相似的。所以重点学习前面部分后,把它在完成做的时候,自己学习。重点突破,避免平均用力,还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一 揭题导入

1 指导书写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跟随文章的作者去“神游”——索溪峪。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看“索”字,上面“十”字小,下面是“撇折、撇折、点”,再下面是“小”字,可不能写得小了。再看“溪”字,注意“爪”字头,下面也是“撇折、撇折、点”,再下面是个“大”字,可不是“小”了。

2 解释“峪”字

“峪”字怎么写呢?(先写山,再写谷)(左边是山,右边是谷字)原来“山谷”就是“峪”啊!

3 揭题

“索溪峪”连起来是什么意思?指名生说。一起读课题。

4 分析“野”字的双引号

师:“野”字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呀?同学们别急,先看看大屏幕想想再说。

(出示课件:“我来想想”)

学生选择解释。既然是“着重、强调”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结合汉字的形义特点引导学生形象生动的破题,并第一次找出切入点——“野”。)

二 检查字词

1 检查五个生字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1)

(指名读,齐读)

2 检查词组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2)

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分组读,齐读。

(主要落实教学目标中的五个生字,也为后文的朗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 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放到课文中,能读好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大声读,轻声读,默读,同桌一起读,也都可以。在读不好的地方做个记号,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2 检查读

师:会读了吗?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部分齐读)

3 欣赏图片,理解词语

老师还想知道一下,同学们对词语是否真的理解了,今天也不用同学们解释词语的意思。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根据画面的内容,用一个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就可以了,能行吗?

(出示课件:我来猜猜)

师: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词呢?

(学生自由解释)想不想知道老师用上一个什么词?

(由于课文中的词汇大部分从字面上解释让学生难点以接受,我就结合索溪峪的风光图片,把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并激起学生朗读课文,寻找恰当词语的兴趣。一幅图片有的可以多用几个词来形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也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野”。)

四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在神游之前,还应先把握好方向,弄清楚先游什么?再游什么?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看看谁能当好这个向导。

(生快速读课文)

师:谁来当向导?告诉大家先游什么?再游什么?

(生反馈;师板书:山、水、动物、人)

(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感受索溪峪的野)

五 欣赏风光片,精读课文

1 欣赏风光片

(出示课件:我来游游)

师:要想游得更深入,印象更深刻,还必须到文章的语言中去游。

师:下面大家可以好好地读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好它。要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定要把心放到文章的每一句话中去。

(教师鼓励学生多读,高声读,读出感情来。)

(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读)

2 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师:我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和老师一样都喜欢读“山是野的”这一段。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吧!

(师生齐读:“山是野的……”)

3 比较写法

师:你看这表达方法,简直和《桂林山水》的同出一辙。让我们来比比。

(出示课件:我来比比)

(师生一起对比、分析)

师:还记得《桂林山水》的的表达方法吗?(生自由说)

师:老师把它归纳了一下,有这几点。(点击课件)

师:再看索溪峪的野,有用到这些写法吗?

师:第一个抓住景物的特点写。索溪峪的野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呀?

(生:野。师板书:野)

(点击课件)

师:再看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有吗?(点击课件)

师:接下来是对比描写,有吗?这里把索溪峪的山和什么地方进行比较?(生:桂林、庐山、泰山、黄山。生读比较的句子,师引读:索溪峪太野了)

师:最后一个用到排比句,有吗?(点击课件)

师:是呀!同样的表达方法写出桂林的秀,也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师: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山是野的”这部分,来展示索溪峪的野。

(生再次读:山是野的……)

4 改句比较引读

师:读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山”(板书)会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我想到今天应该改写一下了,同学们会改吗?想怎么改呀?

(师指名学生改)

(由“黄山”换成“索溪峪的山”,再换成“索山”)

师:好了,来读读我们自己改写的句子 。

(生齐读:“索山归来不看山”)

师:听起来好舒服呀!送你们两个字“伟大”,伟大的改写者,伟大的同学们。也许三年、五年人们不同意,但我相信:再进三十年、五十年,人们肯定会接受的,不为别的,只因:

(点击课件)

(师引读:不为别的,只因: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师:我听出野味十足了。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同学们都很喜欢,课后回家,再接着神游,再好好的读吧!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从文章的角度出发,风光片的播放真正愉悦了学生的视野,荡涤了学生的心灵,促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本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且与本册第一课《桂林山水》的写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就引导学生相互比较,进行迁移。在此之前,学生曾经进行过类似的训练。写作方法是在渗透,而不是抛给学生空洞的理论。在比较中,自己能够体会到多少算多少,不做过高的要求。在设计中我把写法上的相互比较渗透到三次的引读课文中去。让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在比较中朗诵,真正做到读书愉情的功能。)

六 拓展延伸

师:最后还有一项练习,等同学们神游归来后写写。

(出示课件:我来写写)

师:这项内容,同学们可以记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下课。

(最后这项练习主要让学生运用能力,自主学习,也作为学生课后延伸拓展,自主练笔的好机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挂盐水
勇敢的梦
大连之秋
搬砖
我发现了数学中的窍门
我为妈妈煮面条
遭遇狼狗
圆飞天梦 铸民族魂
玩蚂蚁
晶晶
思索
神枪
打蛔虫
游太姥山
小刺猬
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谈
关于著作权技术措施评介及建议
对我国公诉与自诉关系的理性思考
浅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性贿赂入罪的合理性探析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分析
离异家庭和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探究与预防控制
论当代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
浅析庭审话语中的礼貌策略
浅议我国经营性墓地使用权的取得和流转
从公司法修改草案看我国公司法的发展
我国刑法中期待可能性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
阿奎那视角下柏拉图法律思想的演进
关于人民法院调解原则存在问题研究
关于经济法的政策分析思考
媒体辅助 转换角色 体验情感——《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精品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6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7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实用教案
《再见了,亲人》课文原文
《金色的鱼钩》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A、B案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精品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
《再见了,亲人》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