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8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
详细介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出全文。
5.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8--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亚湾之旅
- 捡破烂的富家孩子
- 野花
- 我是小 强
- 意外
- 当月圆的时候
- 乌龟和牵牛花
- 我是一条溪流
- 小狗毛毛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百岁山的变化
- 《穷人》续写
- 为太空飘扬的五星红旗喝彩
- 风花月
- 院子里的狗宝贝儿
- 从新的角度论犯罪客体刑法论文(1)
- “人质型”犯罪的适用问题辨析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构建的方法与途径
- 论传统文化与农村老人文化建设
-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 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构建
-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1)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 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刑法论文(1)
- 对罪刑法定司法化认识的误区刑法论文(1)
- 试论中美传统文化对影视文化的影响
- 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 依托丰厚传统文化资源 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 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在国画创作中存在的若干思考
-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1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3
- 《索溪峪的“野”》教学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2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2
- 《少年闰土》教案1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1
- 《少年闰土》教案2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2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1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