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28 个生字, 会写11 个生字.
2 .能力目标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 写具体的.
3 .情感目标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 写具体的.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动物园中的大象我们都见过. 可是你们知道大象也曾在战场上冲杀吗?《最后一头战象》就向我们讲了战象的最后一天.
二. 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 .读课文, 每个字都读准, 句子读通(不能一个词一个词读).
2 .指名分段读. 提出认真听的要求. 评读.
3 .请5 位同学比赛读. 评议.
4 .学习生字:课文读好了, 看课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 出示生字卡认读. 读生字卡背后的词语. 齐读. 开火车读. 看看生字回到课文中还会不会读.
三. 抓住重点句, 品读课文.
1 .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带着感情朗读.
2 .说一说, 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前文, 拓展延伸.
二.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整体感知
1 .课文写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在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预感死亡. 寻找象鞍. 绕寨三圈. 怀念战友. 自掘象冢)
2 .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
3 .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4 .请你闭上眼睛, 在脑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怀念战友的场景.
三. 深入分析课文. (集体讨论)
1 .课文中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从文中找一找, 说一说对嘎羧的行为进行具体描写有什么好处?
2 .嘎羧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3 .你对大象这种动物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 作业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 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 都十分感人. 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 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 并写下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课
- 长大的感觉
- 春节新发现
- 关爱
- 被冤枉的滋味不好受
- 寒假收获
- 她改变了我
- 可爱的蚕宝宝
- 钓鱼的启示
- 有意义的寒假
- 我不想
- 有趣的一天
- 闹闹
- 棋子众生相,如人生‘众生相’
- 快乐的寒假
- 当代中国农民身份制度论
- 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讨
-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处理村民自治权与基层党的领导权关系的实务现状探析
- 农业产业化中的资金供需矛盾
- 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的意义何在?
- 战后乡镇自治运动中的保甲制度[i]*——以嘉兴县为例
- 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乡镇政权体制
-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 农村工业在近世中国乡村经济中的历史作用
-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
- 中国农民与中国改革
- 广州市村民自治发展报告
- 浅议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与农村金融稳健发展
- 《父亲和鸟》教学实录
- 水是构成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
- 中国五大淡水湖中有几个在长江流域?
- 水──以柔克刚的雕塑大师
- 人身上65%是水
- 有水就有鱼──日本国民的环境意识
- 《父亲和鸟》教学实录及反思
- 是“漂浮”不是“飘浮”
- 冰川是怎样形成的?
- 水对生物生长的起着重要作用
- 水的自述
- 饮水思源
- 水中捞月
- 《父亲和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丹麦水域的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