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0
《凡卡》一文后的思索
在教学中,我每上一篇课文后总要反复的思考。上个星期上了《凡卡》这篇课文后,心里一直在思索,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
其次,有意识地把文章按线索分为三大块。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再采用以点带面、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引导:“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这是抓住学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们不难得出共识:向爷爷述说悲惨学徒生活一段。接着精读细读:“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叙述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目的之一在于读懂内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绪,使学生的心始终与凡卡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继续抓住情感:“试想一下,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想像力,进一步感染学生的情绪。“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会怎样诉说?”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提高朗读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带他回去,这一内容信中多处出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痛苦的心情。”这样一来,原来一封长信,就浓缩在一个重点段上,再放手让学生朗读,从中悟情明理。既节省了时间,又发展了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
最后,整合课文,“同学们,看着板书,联系刚才所讲的内容,说说作者是什么样表达中心,突出凡卡悲惨命运的?”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是很清楚:信中诉说悲惨学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忆往事,对比现实,衬托出中心。这样,抓住情感因素,以读中感悟为主,以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为辅,交替使用,使学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纵横交错的三条线索,感悟到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击中要害,还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深切感悟到语言的精髓,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 到乍浦看大海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小兔盖房子
- 香喷喷的轮子
- 我自豪,因为我是……
- 别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
- 有趣的游戏
- 热闹的世界之窗
- 我爱我的语文书
- 我和麻雀的故事
- 开心的星期天
- 难忘的星期天
- 新时代的中国龙
- 梦呓
- 论社会实践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探索
- 关于教师风范与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及要素
- 简析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
- 浅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 关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
- 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路
-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实践
- 关于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培育策略
- 关于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及其实践价值探析
- 浅谈历史、现状及策略
- 关于技工教育客观存在的几个问题
- 关于休闲视野下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 关于大德育理念下的高职护理专业德育模块化课程的建构
- 关于一种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学路径
- 浅析现代研究型大学的运行机制
- 以“研读”理念谈《草船借箭》的教学
- 感受“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 “笑”字露英雄本色──《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 新课标下的语文实践活动──《草船借箭》教学有感
- 凤头──《草船借箭》的导入
- 突如其来的提问──《草船借箭》教学有感
- 放飞学生的天性──我教《草船借箭》
- 一次精彩的侧耳倾听──《草船借箭》教学有感
- 鲁肃何许人也?──《草船借箭》教学谈
- 预设与生成的距离有多远──《草船借箭》教学课例
- 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从段落之间的联系中归纳段意──《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草船借箭》教后反思
-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