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凡卡》教后反思
《凡卡》一文,是篇短篇小说。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我利用一句话“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凡卡?”为切入点,把文章的主线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循着这篇文章的主脉络,掌握和认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缩小了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
其次,通过被老板打,被伙计们捉弄的部分进行详细地研读,使学生自己看到了遍体鳞伤、悲惨凄凄的凡卡,感情同时也被揪住了。被虐待的凡卡此时是多么盼望爷爷能来接自己呀!于是他更加向往和爷爷在一起的虽贫困但充满着爱意的农村生活。于是中间又加入了巧妙的过渡:“凡卡的童年里难道除了悲惨就没有快乐了吗?”学生立刻找到农村生活里快乐无比的凡卡。于是通过凡卡的生活一悲一喜强烈的感情对比,加深了对凡卡悲惨生活的认识及对凡卡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憎恨;对现在我们幸福生活的珍惜。
再次,抓住结尾部分,体会言外之意。文章结尾部分写了凡卡寄信的情景,并以“美梦”结束,暗示了他希望的破灭。给人以“曲虽终情未散”之感。教学这一环节时,我问学生: “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即使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还能把它带回乡下吗?这样层层深入,使学生去深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当学生知道了那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时,内心会不由地生发对凡卡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学生伴着音乐齐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前,对学生说 “轻一点,别惊扰了他的美梦,让他的梦再走得长一些。”有了这样带有人文性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字字见情。
整节课上完,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但仍然是有深深的遗憾,有些学生的情绪始终起不来!而且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引的还是过多。找到了原因,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他人的优点,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同学
- 自行车的往事
- “烤”试
- 我
- 春雨
- 感悟幸福
- me(我)
- 珍惜生命
- 法在我心 中
- 假如我是一棵树
- 上海之旅
- 欢送2008喜迎2009
- 一种伟大的爱
- 特殊的奖赏
- 梅花
-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 关于我国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应对: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
- 德国的物象学习述评
- 汉画像石中的“孝”文化
- 浅谈国企员工管理与流失
- 论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 辛亥革命与民国沙龙的出现
- 普陀山与法蒂玛
- 浅谈加强国有企业政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 论述乡镇档案管理从纸质到电子化的必要性
- 政治认同:政治秩序的一个隐性变量
-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分析
- 体育赛事对六安市文化影响的研究
- 浅析约翰q斯图亚特q穆勒的功利主义――基于《功利主义》
- 会通孔子、马克思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白公鹅》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二
- 《白鹅》教学设计一
-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五上)
- 《猫》教学设计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四上)
- 《落花生》教学设计
- 回顾·拓展四(2篇)(五上)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