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作为综合性学习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原本并不太喜欢这篇文章,一则觉得它是篇略读课文,不怎么上心,二则觉得文字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典型的语言材料可以咀嚼。
后来读着读着,发现文字虽显平淡,但感情却不平淡。作者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甚至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和感情,这一切皆因怀特森先生用极为不寻常的设计带给了我们崭新的怀疑主义。“水尝无华,相荡既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何不就从情感冲突入手构筑对话来学习这篇文章呢?这是我最初的设想。
于是,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在第二版块的学习中,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至此,感觉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渐渐清晰起来。
于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对课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怀特森先生一样经历了一个感情转变。这给我一个启示,当你深深地沉浸在课文的文字中,你总能发现它的可读之处,可教之处,可掘之处。这是研究这一课给我的最大收获。
到现在,我已经有了再上这一课的盼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骆驼祥子》读后感
- 特别的爱
- 成功的表演
- 砍价
- 烛光中的老师
- 我是一条可怜的小鱼
- 社会第一课
- 参观成都动物园
- 我与电脑
- 谁的功劳大
- 擒贼记
- 难忘的购物讲价
- 欢乐的笑声
- 游西递
- 爱管闲事的爸爸
-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策略
- 函数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 关于班主任应激状态下的心理防御机制评析
- 关于内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与展望
- 关于高中心理活动课中“调侃现象”影响因素探析
-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灵活运用
- 试析地震灾区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系统的构建
- 试论当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
-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 关于同伴支持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分析
- 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
- 探究三角形的等积分割线
- 试论控制点理论的研究及教学应用
- 论“鸡尾酒法”辅导学校恐惧症的个案例析
- 试析积极心理学领域中的谦虚研究
- 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
- 《故宫博物院》的写作过程
- 历史上的北京城
- 《故宫博物院》作者简介
- 《苏州园林》教学杂谈
- 《故宫博物院》释疑
- 故宫博物院历史变迁
- 故宫建筑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特点
- 紫禁城西门──西华门
- 紫禁城后三宫之一──太和殿
- 《故宫博物院》有关资料
- 紫禁城后三宫之一──坤宁宫
-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 紫禁城园林植物
- 关于故宫建筑的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