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7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分段、总结段意。
3.学习课文一、二段。
重点:
1.分段、总结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
难点:
了解地球有关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了<<太阳>>,知道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也是讲和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地球。(单击课题)
2.理解题意。(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栏--问题1)
本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二.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单击课前预习--字词学习栏)(生查后,师总结)
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2)
四.学习第一段。
1.理解词语。(单击课文分析--品句析段栏)
宇航员(图片)、遨游、遥望、晶莹透亮、水蓝、和蔼可亲、半径、一叶扁舟、很小很小。
2.理解句子。(单击热句)
(1)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子”和“摇篮”?在量词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2)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3.总结。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地球:一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二是地球的大小。三是人类生活的陆地在地球中的比例。这一段主要是强调它的小,说明我们要更加爱护它。
五.学习第二段。
1.理解词语。(单击然词)
上帝的恩赐、甚至、再生、生态、基地、火星(图片)、月球(图片)。
2.理解句子。(单击热句)
(1)请找出第四自然段的关联词语,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2)比较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a.……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了吗?
b.再说,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3)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4、5、6。
问题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
问题5:矿产资源为什么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问题6: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药品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小结:这一段从两个方面介绍地球的资源情况,一是地球的自然资源形成困难,如果对矿产资源不加节制开采,资源必将越来越少。二是人类生活需要的某些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因为人类滥用化学药品,破坏生态,给人类带来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
六.课题练习。(单击巩固练习--多音字--词语补充栏)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第三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2.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重点: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难点: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一、二段讲了什么?
2.思考回答课后第一题。
二.学习第三段。
1.理解词语。(单击课文分析--品句析段栏)
破碎、目睹。
2.理解句子。(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 问题7:课文哪些方面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3.小结:除地球外,人类没有其它星球可住。
三.学习最后一段.(单击热句)
(1)地球真的会“破碎”吗?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破碎”这个词?
(2)“别无去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8)
(4)小结:这一段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总结课文内容和写法。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9)
2.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填空,理解课文各段和中心的关系.
(1)因为地球美丽壮观、很小,所以()。
(2)因为地球资源有限,所以()。
(3)因为地球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所以()。
(4)没有别的星球可以供人类居住,所以()。
五.漫谈体会。
学到这里,我们对地球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地球、资源和人类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大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说你看到或听到那些是破坏地球的行为,为什么?那些是保护地球的行为?
六.课堂练习。(单击巩固练习--辨字组词--选字填空栏)
七.总结。
1.学习了这一课,理解了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了应该精心保护它。
2.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八.布置作业。(单击巩固练习--练笔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穷人》续写
- 可爱dē狗狗
- 不用钥匙的锁
- 扫墓遥思
- 最美的风景
- 爱的抉择
- 看菊花展
- 校园一角
- 我的英语老师
- 难忘的事
- 假如时间可以移动
- 十八年后的学校
- 元旦庆祝会
- 小学生日记(二)
- 贝壳船
- 201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14)刑法论文
- 中秋的月亮
- 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文化空间阐释
- 端午节:新时代的“卫生节”
- 论宋代中秋词中的嫦娥与桂花意象
- 死刑研究方法论
- 浪淘沙.中秋海峡情等
- 传统美德在班级
-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法律文化传统比较研究
-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 注重传统美德教育,营造和谐改造氛围
- 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4)刑法论文(1)
- 市场经济下的“端午经济”
- 201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11)刑法论文
- 北平的端午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 《画风》
- 《新型玻璃》情境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泉水》教学设计
- 《翠鸟》第二课时教案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
- 《活化石》教学设计
- 《回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