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4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课前准备:阅读革命故事(看录象《烈火中永生》)
读熟课文
教具准备: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
教学要求:
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
(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
(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
(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
(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引读2—6节
(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 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
B 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C 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D 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
(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
(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
(7)引读第七节
(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
(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
(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
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
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
(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6)小结
四、小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 我的难题
- 假如我会飞
- 爱护花草
- 干家务
- 塞北的天,娃娃的脸
- 老爷生病了
- 汉堡包
- 去香港
- 保护环境
- 恶作剧
- 仿写《荷叶圆圆》
- 我长大了
- 拔笋
- 假如我会飞
-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
-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 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家庭因素及教育建议
- 高中地理课的教学语言艺术
- 微博名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 工商行政管理视角下市场主体再认识
- 论包装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 论民族传统艺术对动画角色塑造创建的影响
- 妈祖文化与客家文化之关系
- 美术语言在中职生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分析性新闻
- 谈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 试论王引之语言学研究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 民办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育低效的语言经济学分析
-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故事
- 《自然之道》范文习作
- 《自然之道》训练素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巩固篇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三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一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二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难点分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老师语录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作品介绍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范文习作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点字词梳理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