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翻新时间:2015-12-12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你们知道时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板书课题,齐读]
典?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时间:
地点:
参加成员:
参加人数:
大典内容:
2、交流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商人、市民、各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国来宾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内容: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过渡:就让我们来到会场,看看会场的布置吧!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当解说员,介绍一下会场。[生自由准备→看课件准备→指名学生说→齐读]
2、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生自由准备→交流分析→小节板书][形成如下板书: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四、总结延伸
天安门广场上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我们一起期待大典的到来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谈欧洲启蒙运动对欧洲音乐的影响
- 关于琴谱形成与脉络探索
- 浅谈弓上的力度与速度
- 浅议我国高速公路安全股份风险管理系统探究
- 益阳民间礼俗仪式音乐的考察研究
- 浅谈声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 浅析解决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措施
- 声乐演唱的音乐心理研究探析
- 浅谈钢琴作品的二度创作
- 论歌唱的呼吸及其训练方法
- “黄河情结”在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的体现
- 浅谈高速公路路政管理
- 歌唱换声的探讨
- 感官的协调艺术在钢琴弹奏中的运用
- 对钢琴课程综合化教学初探
- 《称象》重点字词梳理
- 《称象》相关资料
- 《司马光》教学目标
- 《称象》重点字词的意思
- 《称象》教学目标
- 《称象》重点问题探究
- 《称象》整体阅读感知
- 《称象》随堂练习:提高篇
- 《司马光》教学难点
- 《称象》考点练兵:积累篇
- 《称象》考点练兵:阅读篇
- 《称象》随堂练习:巩固篇
- 《司马光》教学重点
- 《称象》教学难点
- 《称象》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