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教后感
翻新时间:2023-08-16
《索溪峪的“野”》教后感
一、教材分析:
文章的线索鲜明,条理清晰,作者紧紧抓住“野”这一特点来写,中心突出,描写生动、形象,遣词造句精确。
二、教学流程:
1、齐读课题,问学生从课题看,哪个字是中心词?课题该怎么读?为什么“野”字要重读?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整体感知事物主要特点,通过朗读课题,明确文章写作重点。]
2、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学生的问题:1)野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2)课文围绕“野”写了哪些内容?3)课文为什么要定这样的题目?4)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告诉读者什么?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学习。
4、重点研究:课文围绕课题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5、理解感悟:选择自己喜欢或自认为描写得很好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交流读后感。
三、教学感悟:
现实社会绝对公平是没有的,相对公平就有。但大自然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把自己独特的美均匀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只要你用心去欣赏,都能从它身上感受到美。只是每个人的经历、观察、理解、感悟不同,造成大家的感受也大不一样。什么是美呢?很难界定,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界定也就不同罢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梦想成真
- 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 占道放炮不道德
- 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 组诗
- 开心的旅游
- 逛超市
- 心手相连 让爱永驻
- 难忘的围棋“生涯”
- 包饺子
- 山西之梦
- 假如我是小精灵
- 开心的周末
- 15年后的聚会
- 谢谢您,老师
-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楚雄彝族传统文化转型
- 论宪法的自主性发展(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 七月半鬼节
- 社会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保障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保护传统节日文化 构建大众休闲文化
- 关于唐王朝化外人涵义的探讨
- 探讨设计中的民族文化性
- 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制度比较(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关于劳动者基本职业道德构建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劳动法调整范围重构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茶道漫谈
- 劳动法调整范围重构(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忠孝思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草原》教学设计1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草原》疑点解析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草原》教学设计2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 《草原》教学设计3
- 《草原》说课设计
- 《草原》教学设计7
- 《草原》教学设计8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草原》教学设计1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