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7
《詹天佑》教案1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培养读书的良好习惯,做到专心致志,边读边思,做点记号,学以致用是本课的训练重点,教师重在指导学生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难点。
2.课文记叙了清朝末年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反映他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詹天佑和他在主要贡献。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清朝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应。第三段(第4、5、6自然段)具体介绍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京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并概括了人们对詹天佑的怀念和赞扬。本课的表达方式是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在具体叙述时,作者按事情的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
3.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什么事他都想弄个水落石出。13岁的时候被送往美国留学,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学成回来报效祖国。
二、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后具体途述的篇章结构。
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找出全文的中心句,理解中心句与全篇课文内容的关系,理清段落层次;围绕中心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
难点: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后具体途述的篇章结构和写法。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带和幻灯处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介绍詹天佑及京张铁路。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思考:詹天估是怎样的一个人?用“~~~~”划出有关句子。
讨论回答上面的思考题。(要点:詹天佑是清朝时期的铁路工程师,是修筑京铁铁路的主持者,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选择正确的读音(做作业本第1题。)
阻挠(náoráo)要挟(jiáxié)
轻蔑(mìmiè)藐(miǎomào)视
恶劣(lìliè)隧(suìzuì)道
(2)读准这两个词,注意加点的字。
笑话马虎(要读轻声)
(3)注意带点字的正确书写。
阻挠:右上不要加点。
勘测:“┗”不要丢了,写成“其”。
居庸关:最后一笔是“|”。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根据课后第1个思考题,按不同内容来分段。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做作业本第2、3题。
(2)按照课后第1题要求读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真正的微笑
- 我的同学
-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 我的老师
- 同学冤家
- 我被“皮”附身了
- 我的同学外号
- 我最要感谢的人——老师
- 我班老师有“魔法”
- 垃圾发电
- 超级大球迷——爸爸
- 我和我的“试用”同桌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寻找诚信
- 我的弟弟
-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1)论文
- 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适用关系解析
- 山地丘陵区“三农”问题对策分析(1)论文
- 南阳旅游资源开发构想(1)论文
- 北部湾经济区港口整合与广西贸易结构优化研究(1)论文
- 浅议“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之存在
- 共同危险行为若干问题研究
- 对我国物权立法的若干新思考
-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1)论文
- 完善我国的民法理论体系离不开物权行为
- 论经济全球化给昆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论文
- 基于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制度探讨(1)论文
- “无需意思表示之法律行为”学说评价
- 物权救济模式的选择及其依据
- 厦门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研究(1)论文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五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一
- 谈《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
-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三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打电话》教学设计之一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六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二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四
- 《再见了,亲人》A、B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