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十六年前的回忆》1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严峻、恐怖、会意、一拥而人”等词语。
3、理解句子: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思想内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正义之美,生命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内容;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值得深人体会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必要时给予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交流,深入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l、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难点
弄清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
(三)解决办法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及品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信心”加以分析,领会文章的主旨。
2、帮助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悟人物的思想。
3、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二)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材料。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3、分角色表演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深化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归纳学习目标
(各小组上交疑难问题,由教师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待下一步探讨。)
六、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5)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7)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
- 名著故事梗概
- 父母的爱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3)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9)
- 愤怒与惋惜(1)
- 《灯光》梗概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
- 《开国大典》观后感(5)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 色彩与心理
- 建筑构图的基本要领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衔接
-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经验
- 特级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 关于高校新校区规划的思考和担忧
- 土方与基坑工程
- 建筑新人经验分享
- 地下连续墙分项工程监理细则
- 钻孔灌注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某花园工程设计管理部经验小结
- 国产CAD的生存和发展
- 地面与楼面工程通病及治理
-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②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二)
- 《失物招领》教案(一)
- 《失物招领》教案(二)
-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路旁的橡树
-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花种
- 《失物招领》教学重点
-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①
- 《失物招领》教学目标
- 《失物招领》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一)
- 《失物招领》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失物招领》趣闻故事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请爱护环境
- 《失物招领》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