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生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生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生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生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中秋节
- 下象棋
- 美丽的秋天
- 一堂有趣的班队课
- 过年趣事多
- 我的妹妹
- 打针
- 我要找妈妈
- 意外的惊喜
- 胖大海的自述
- 可乐瓶旅行记
- 雨中的故事
- 观国庆阅兵有感
- “课堂彩票”
- 可爱的母鸡
- 独立学院两校区办学模式下“朋辈帮扶”体系建设初探
- 大数据告诉你:严管反而出逆子
- 当心“电游”拐跑了孩子
- 依法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 高考改革了,怎么学英语
- 用爱照亮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
- 素人李小文:悼念人群蜿蜒300多米
- 中国推出文化民生“施工图”
- 农村普通中学在分组分层教学中数学学习材料巧使用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反思
- 幼儿园,公办民办咋平衡
- 教育经费可携带 教育公平又进一步
- “透明计算”是什么?业内有不同看法
- 杨东平:把教育的权利真正还给教育家
- 把握新常态 着眼新未来
- 《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三
- 《西瓜皮回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 同样的教材 不同的定位
-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之三
- 《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二
- 《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一
-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背景介绍
-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之三
-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之二
-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之一
-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之二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之一
-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之一
- 周恩来总理简介
- 紧扣重点训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