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瞬间
- 载歌载舞庆“六一”
- 周末
- 热心的爷爷
- 正在发芽的种子
- 友谊
- 我的朋友
- 铺张浪费可耻
- 比什么?
- 折纸跳皮筋
- 路遇
- 秋天的使者——树叶
- 我们的可恶的男孩
- 在叔叔家做客
- 读《小公主》有感
-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师生关系的新认识
- 平行曲面的可展性问题
- 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心理学思考
- 平行曲面上曲率线的性质
- 庞加莱以及庞加莱猜想
- 数学期望的应用
- 浅谈多目标规划及解法
- 浅谈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 谈谈对外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几点主要心理障碍及辅导
- 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引导
- 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
- 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
- 也谈“心灵的特困生”
- 关于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的研究
- 你发现《风娃娃》的构思有悖常理吗?
- 《我要的是葫芦》习题精选
-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二
- 应给《坐井观天》换上新思维
- 《酸的和甜的》词句教学之一
-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S版)
- 感受称赞的神奇魅力——《称赞》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 《风娃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在情境中想象 在朗读中体验——二年级上册《称赞》教学案例
- 莫把误读当“新意””—《一株紫丁香》探讨
- 《我要的是葫芦》学习片段设计
- 发展思维,感悟寓意——《我要的是葫芦》
- 《我们成功了》教学片断及点评
- 从我道歉后——《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