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的: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铭记历史。
2、体会英雄们的感受,理解英雄们的壮举。
3、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目的1、3
教学难点:目的3
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
1、由学生把预习时通过查字典找到的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①撤退(chè)掷(zhì)崎岖(qíqū)棋盘陀(tuó)山涧(jiàn)
砸(zá)雹子(báo)
②多音字绷带(bēng)绷着脸(běng)绷瓷(bèng)
2、解词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热血沸腾:比喻情绪高涨、激动。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3、前一天已要求同学们查阅抗战英雄的故事,请大家踊跃发言,讲一讲你知道的故事。
二、指名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三、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四、请同学们再次迅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1、五位战士完成掩护任务后有两条路可选择,是哪两条?
2、为什么选择了绝路?
3、给大家1分钟时间静坐思考下面问题,注意要认真考虑而不是草率地回答: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战士,你会作出什么选择。(学生回答应有两种,启发学生,战士们想到了自己走向顶峰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死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能毅然作出这样的抉择实在是一番壮举。)
4、既然壮士们所做的选择是壮举,英勇抗击敌人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显示了其壮志,那么他们纵身跳下悬崖之时,山河也该为其显示出一番壮丽。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当时的场面拍成电影,天该是怎样的天,山该是怎样的山,战士们又该是怎么样的表情呢?然后请大家把你想到的这个场景用语言描述出来。
5、写完的同学可以朗读出来,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评价。
五、总结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借书
- 秋天的花园
- 我喜欢野菊花
- 愉快、充实、温馨的星期天
- 我难忘的2003
- 放风筝
- 铅笔、橡皮和转笔刀
- 我是一个电子琴迷
- 我的同学
- 照片的故事
- 哥哥的爱好
- 美好的事情
- 我学会了游泳
- 中秋之夜
- 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美育教学(一)
- 高中的化学理论在环境方面的解释
- 改性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发展及应用
-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教学价值(一)
- 浅析现代医院职业化管理建设
- 燃气报警器在日本的应用
- [教学论文]化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 综合性高中化学创新教学之探究
- 预则立,不预则废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预习(一)
- 构建化学课堂和谐教学心境
- 剖析师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偏差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
- 浅析中职学校艺术教学创新
- 关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 关于加强中职学校的节能减排教育
- 《云南的歌会》教学教案
- 《俗世奇人》教案
- 13《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 《雷电颂》教案
- 30诗五首教学设计
- 《雪》教案
- 26、小石潭记
- 17端午的鸭蛋
- 《五柳先生传》教案
- 《与朱元思书》教案
- 《马说》教案
- 5《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 24《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 14《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 《春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