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活力四射的初三岁月
- 谁说不相容?
- 记住自己
- 恩情无限,真诚回馈
- 幸福的真谛
- 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
- 记住自己失败的时候
- 我眼中,你最美
- 彼岸
- 爱的脚步
- 疲惫和轻巧的脚步
- 惊蛰
- 水
- 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
- 你还会浮躁吗
- 店庆活动策划方案
- 银行VIP客户联谊会活动策划案
- “未来之星”爱童行活动方案
- 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企划方案
- 旅游商品开发大赛策划方案
- 足浴场所开业策划方案
- 乡镇美食节策划方案
- 休闲会所开业庆典策划方案
- 选美大赛策划案
- 名人演讲论坛活动方案策划
- 职工运动会计划方案
- 环保购物袋推广方案
- 劳动竞赛活动方案
- 关于郊区乡政府五年工作回顾与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 电视知识竞赛方案
-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
- 否定的浪漫旅程──贝多芬与「英雄」
-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法治化
- 实行村民自治是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创新
- 作为理由之治的法治(1)论文
- 差一步到萨尔茨堡
- 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
- 政府机构改革:目标、风险与建议
- 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1)论文
- 竞争法中的消费者标准(1)论文
- 民事间接强制执行适用原则研究(1)论文
- 对离婚法律制度的思考与建议(1)论文
- 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
- 俯视与仲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
-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问题的判例(1)论文
- 《风娃娃》教学设计1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2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2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2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3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
- 《称赞》教学设计1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2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3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2
- 《称赞》教学设计2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