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合作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3.学习“被捕前”。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
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1)“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4.学习“被捕时”。从人物的神态中体味人物的品格。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5.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③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6.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
(放手让学生按以上的方法,讨论、自学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学生会很快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可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深化理解。)
二、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三、总结全文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评析:
教师设计一个新颖的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让学生讨论找到答案: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并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学生更深入地领悟了中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让青春年华承担责任
- 论吃苦精神
- 设计我们的人生
- 书泪
- 机会
- 为一只笼里的麻雀悲哀
-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 梦想是什么
- 快乐是一种角度
- 上网的利弊
- 我的烦恼
- 小升初前不公平的“提高班”
- 让名句成篇,幽默识记
- 感恩的花
- 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 查血液流变,预报脑血管病
- 是否易被蚊虫叮咬可能由基因决定
- 两防一补,过敏人群【舒舒服服】过夏!
- 老年人心悸“三多”
- 医保患者这样看病住院最省钱
- 血压难降,关注肾脏
- 腋臭手术分3种
- 佩戴助听器,也有适应期
- 多喝咖啡绿茶可降低患重病死亡风险
- 香烟涨价:每包涨1元将救340万人命
- 甲亢病友要同“肝”共“苦”
- 50岁以上女性七成患家务病
- 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 高温天气,脑血栓不容忽视
- 告诉你真实的石斛
- 《西湖》教材解读
- 《卧薪尝胆》教材解读
- 《拉萨的天空》教材解读
- 《云房子》教材解读
-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材解读
- 《登鹳雀楼》教材解读
- 《桂花雨》教材解读
- 《孙中山破陋习》教材解读二
- 《水乡歌》教材解读二
- 我读军神
- “读”领风骚
- 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 《孙中山破陋习》教材解读一
- 《水乡歌》教材解读
- 《掌声》教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