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4
《北京的春节》说课
《北京的春节》一文描写北京城春节时的各种习俗,这也是本组教材中的主题性内容。下面的《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都是这样,传递给我们的都是一些民俗性的知识。面对这样的文章,我们还是了解那些内容性的东西吗?学生已经六年级了,难道他们还会读不懂吗?显然不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提取信息、处理信息来了解。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只要安排一个表格让他们去自己处理信息,便能达成初读感知的效果。
解决了内容,我便把目光转向了文章的写法。首先是详略。老舍写的文章详略搭配,非常明晰。于是,我们的教学也应有一个详略之分,在此我主要抓住了三个日子进行了解: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但一细读,我又发现老舍的文字即便是详写的,也写异常精炼,没有太多的描写,于是怎么教成了一个难题。比如写除夕这一部分,一句话一个景,没有丝毫的铺陈。单读一句话没有什么味道,但是把这些话放在一起却一下子感觉到了除夕的热闹。为什么?仅仅是因为事件、情境的罗列吗?若是如此,学生流水账似的文章不是成了美文佳作了吗?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就有必要分层次地进行细致解剖,直到解剖到那家家、户户、人人、事事、时时等的热闹,这便是精读。再如“元宵”这一段,明里写灯,实则却是在写人山人海、灯山灯海的喜庆与热闹,红火而美丽。
文章写北京的春节,而春节不是北京所特有的,而是全国上下传统的节日,老舍可写,我们当然也能写,或许我们还能有不同的年味儿呢!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也来写一写自己过年时的美好印象,以达到读与写的结合。
以上是一个个场面的精读,而六年级学生更应该有篇章的概念。怎么解决?我发现文后有两篇阅读链接,同是写春节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如何利用?若是像《北京的春节》一样教!课时不允许。若是像略读课文一样处理,那么又干吗不直接安排成略读文章呢?既然是链接,必然有其与前文的密切联系,仔细读后,发现老舍的文章重在大场面的描写,而梁实秋、斯妤的文章则重在局部、个人的感受与描写。且梁实秋与斯妤的文章又有着细微的差别:梁之文明贬实褒,而斯之文则重在以局部反映整体。这便使我认识到可以利用它们让学生去比较不同的写法来指导自己日后的写作。
有了以上的解读,便相当于有了建筑材料,接下来便是架构框架了。听过了课,我们大家定然了解了这个过程,我便不再一一讲述了。
纵观自己的教学还是存在着太多的不足,还望老师们指点迷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探索
- 伪装大师竹节虫
- 节约与环境
- 魅力花都
- 美丽的蝴蝶
- 诚信,永不凋谢的心灵之花
- 五柳公园的一天
- 我家的“奖励基金”
- 拯救地球
- 爱不等于拥有之——我心爱的麻雀
- 三个小女孩
- 我的启蒙老师
- 伟大的母爱
- 雪
- 中国大学学术职业准入制度探讨
-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思维取向亟须实现四大转变
- 关于教育学问题教学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
- 试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 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究
- 关于高校助学贷款的商业化运作构想
-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 高校课改警示:试析存在主义课程观的现代审视
- 关于影响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几个问题
- 关于外国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的探析与对策
- 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职前职业胜任力提升的途径
- 试析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试析大学生创业的初始资源与机会型创业的选择
- 关于继续教育视阈下高校青年教师国内访学制度初探
- 关于高校党建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及现实路径
- 课堂,是播种习惯的沃土──我教《傅雷家书两则》有感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 初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谈
- 感恩是一种美──《傅雷家书两则》创新教学微型教案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杂谈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