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2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说教材】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峨眉
My room
国度战争1
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这支神笔会给谁
因助人为乐的“死党”
相机伴我行
第一次战胜恐惧
啊!原来还可这样解题
我的妹妹
第一场雪
难忘的老师
古代英雄传(1)
天使之光
走近消防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的冥想
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健全和完善(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政的规范结构
论宪法对刑事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天行有常与生态伦理——荀卿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阳明学者的正统与异端之辨
社祀与殷周地缘政治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
荀悦政治思想简论
关于宪法学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颠覆传统儒家 弘扬儒家传统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2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与课堂实录 2
《手指》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与课堂实录 1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与课堂实录 3
《北京的春节》教案2
《藏戏》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
《手指》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说课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