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思考:
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美”。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
└人情美
二、背诵联想,品味佳句
1、轻声背诵第一段。
2、想象画面:
哪句话描写的景物在你头脑里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老师配生动的画面,朗读理解:
⑴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⑵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区别?哪样更显柔美?
4、此时此刻,老舍先生有什么样的感受。
5、引导在多媒体欣赏中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领悟,感受情深
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客、待客、联欢、话别。
4、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理解: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多媒体展现草原民族风情。
四、总结拓展,深化中心
1、“热情迎接、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想象画面)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内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此刻,要是你是在场的汉族兄弟,你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说。
2、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五、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草 原
┌风光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惊叹喜爱 情景交融
美│
热情好客
└人情美 迎客 待客 联欢 话别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15年后的聚会
- 逛超市
- 占道放炮不道德
- 组诗
- 包饺子
- 开心的周末
- 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 谢谢您,老师
- 山西之梦
- 假如我是小精灵
- 开心的旅游
- 心手相连 让爱永驻
- 难忘的围棋“生涯”
- 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 梦想成真
- 论宪法价值发生的人性基础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仲裁公平合理原则不排斥法律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建筑环境文化的价值意义
- 关于制定自治区自治条例问题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权力意志之制约
- 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王天下——殷周之际对中国文化的奠基意义
- 自然灾害、制度缺失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田地陷阱”
- 学生宪法权利与学校自由裁量权
- 遗产税立法若干问题探讨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再认识
- 传统伦理与和谐社会中国公民人格建构
- 《草原》说课设计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 《草原》教学设计1
- 《草原》教学设计8
- 《草原》教学设计7
- 《草原》疑点解析
- 《草原》教学设计3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草原》教学设计2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草原》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