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草原》疑点解析
1、第一自然段中哪句最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我们认为“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最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因为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翠绿感到惊讶,总想久久站在那里把草原景色看个够。为了抒发自己当时的感情,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小诗来抒发。这里作者想低声吟诵,充分表现他当时愉快的心情。
2、作者快到目的地时又看到了哪些景象?
作者除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丽外,还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同时看到了牛羊马群。再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
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如:“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迂回,有点曲折,不是直线。用玻璃带来形容河,非常生动、形象。“河”后用的是感叹号,说明在草原上河的重要性,因为有了河,才能有人家,才会有牲口。再例如:“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小丘地势比较高,疾驰马群飞快跑过来容易发现。主人们穿着民族服装,骑在疾驰的马背上,衣襟、绸带迎风飘舞,远看确实如同一条彩虹。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充分说明了主人的欢迎是多么隆重而热烈。
4、你能简要地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充分展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面?
我认为下面几个场面最能展现蒙古族和汉族的深厚感情和不忍心分别的情景:第一,主人们来到几十里外隆重而热烈地欢迎远道的客人;第二,蒙古包外,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第三,蒙古包内主人热情款待:倒奶茶,摆奶豆腐,端上手抓羊肉,相互敬酒;第四,主客们竞相歌舞,特别是蒙古族小伙们套马、摔跤表演,姑娘们民族舞蹈。
5、课文哪些内容是静态描写,哪些内容是动态描写?
课文中作者看到草原秀丽景色是静态描写,主人远道欢迎客人,蒙古包内外的热情款待是动态描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山西之梦
- 占道放炮不道德
- 假如我是小精灵
- 梦想成真
- 15年后的聚会
- 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 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 谢谢您,老师
- 开心的旅游
- 逛超市
- 包饺子
- 心手相连 让爱永驻
- 开心的周末
- 难忘的围棋“生涯”
- 组诗
- 遗产税立法若干问题探讨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学生宪法权利与学校自由裁量权
- 关于制定自治区自治条例问题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传统伦理与和谐社会中国公民人格建构
-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权力意志之制约
-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再认识
- 仲裁公平合理原则不排斥法律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建筑环境文化的价值意义
- 王天下——殷周之际对中国文化的奠基意义
- 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法价值发生的人性基础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自然灾害、制度缺失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田地陷阱”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草原》教学设计7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草原》教学设计1
- 《草原》教学设计3
- 《草原》说课设计
- 《草原》教学设计8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草原》教学设计1
- 《草原》疑点解析
- 《草原》教学设计2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