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谷的“野”》
翻新时间:2015-12-12
《索溪谷的“野”》
学习目标:
(一)3《草虫的村落》:
1. 会写11个生字,读写词语。
2. 与作者同游,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 有感情地读书,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的独特的感受。
(二)4*《索溪谷的“野”》:
1. 读记词语。
2. 有感情地读书,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激发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3. 抓景物特点,先概括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谷美的感受。
(三)单元一:复习巩固。
和老师一起学:
(一)3《草虫的村落》:
1. 生字:
烤、烘——与火有关,都是旧字加偏旁。烤肉、烘烤。
2. 词语理解:
驻足痴望——停下脚步痴痴地看。
野灌丛——野生灌木丛。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指神态。
3. 句子理解:
“今天……也忘了自己。”——写出作者与田野的关系,作者融入大自然,与大自然为一体,使自己的身心重新融入大自然中,这才有了他对草虫村落的这一段奇异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迷失在这座森林里。”——空间是作者想象中通过放大构筑而成的。草茎组成森林,草丛变成森林,一只迷路的小虫,就像一位游侠,穿行在丛林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白兔造新房
- 树
- 在一起
- 别伤害小生命
- 寄居蟹(三)
- 香蕉
- 四季
- 小雨伞
- 小白兔
- 大公鸡
- 我的梦想
- 水壶
- 梦
- 风
- 疑问
-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税务法律思维
- 佛教伦理研究初探
- 男女之道如是说
- 试论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道家道教渊源
- 论宏观调控的绩效评估、法制建设与行政问责
-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
- 马克思与犹太人问题
- 公告纳税人权利只是第一步
- 税务新政产生的市场影响
- 人生自我设计的导读纲要
- 税收之债的消灭时效
- 唯光论与单子论
- 图腾崇拜与古典小说的怪力乱神
- 对个人限售股征税是税收公平的曙光
- 为何不用政府债券取代税收
- 《槐乡的孩子》教学杂谈
- 采槐米──扩写《槐乡的孩子》
- 读《槐乡的孩子》有感
- 《槐乡的孩子》好词好句
- 《槐乡的孩子》教学片断赏析
- 炎热的天气──仿写《槐乡的孩子》第3段第2句
- 猫捉老鼠
- 给槐乡孩子的一封信
- 用昔日的童年触动学生──《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略读课文,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读──《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槐乡的孩子》教学后记
-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我与槐乡的孩子作对比
- 茶乡的孩子──学《槐乡的孩子》
- 《槐乡的孩子》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