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7
《伯牙绝弦》有感
非常有幸参加“岳林之秋”教学节,有幸聆听了三节精致的课堂教学展示,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
下面,我就沈浓老师的《伯牙绝弦》一课,谈谈自己的收获。
听沈浓老师讲课,很是享受,整堂课总让人沉浸在浓浓的古韵古味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总是那么和谐,可谓师者善教,生者善学。
沈老师的课线条清晰,这是学生学得轻松的重要前提。
古文难读,难在句断。古人写作,往往不用标点,因此今人读之,便觉得非常艰涩。虽然,我们学生的课文标上了标点,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古文的阅读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那语言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从沈老师开课时的问答中我们可以证明。沈老师问学生第一次读古文有什么感觉,学生们的回答几乎是同一个声音:深奥、不懂、拗口……但是大家发现没有,之后的课堂中,学生的理解都是非常轻松顺畅的。为何?正是因为沈老师在理解课文之前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在自己划出了停顿,范读之后,再让他们充分地读。学生学习的毕竟是母语,他们有自己的语感,在教师帮助理清句断之后,他们的读解也便顺畅了。这个把文章读通的过程,似乎费时挺长,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正如沈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为第二层面的读懂课文做的铺垫。
第二层面的读懂课文,沈老师则紧紧围绕两个“善”字,目标明确,以点带面,使课文的读解非常轻松而有条理。
首先是理解“善鼓”“善听”。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相应的语句加以验证,由伯牙志高山,子期得高山;伯牙志江河,子期得江河,乃至伯牙志清风,子期得清风;伯牙志明月,子期得明月等等,充分地感受到了“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感受到了他们对音乐的“知”。
其次,是“善哉”之“善”引导学生读好子期之赞叹。“读”与“解”,“解”与“读”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伯牙与子期对音乐的敏感与热爱,从而读透了“知音”的字面意思。
那么沈老师教学的第三个层面便是读解“知音”的深层意思:伯牙与子期的“知心”。
沈老师由伯牙与子期的偶遇入手,让学生明白了伯牙失意之后遇知音的欣喜、愉悦、兴奋、激动,体会了他们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融通,感受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舒畅淋漓,也更深一层地读解了伯牙在子期死后摔琴之举的合情合理。有学生书写的感受可以佐证。
古文教学应循序渐进,正因为沈老师教学有序,则理解有味,也正因为理解有味,才致体悟有境。
另外,在沈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绝妙之举。
如课前的“词组积累”。
虽名为“积累”,实则一箭双雕之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积累了许多ABCC式的词组自不待说,而且为文中“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理解作了铺垫,更明白了词组中叠词运用的巧妙,体会到了叠词运用的情味。最为巧妙的是为伯牙善鼓、子期善听的体悟拓展,练习句式,埋下了伏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运动会前
- 精彩的的开幕式
- 长大做什么
- 我坐在妈妈的身后……
- 做凉拌豆腐
- 我给车子美容
- 78分,我.....
- 吃萝卜
- 雨天还是阴天?
- 早读
- 生命在于运动
- 我最喜欢的网络游戏
- 再续航天梦——读“神六”报道有感
- 回乌镇
- 大有收获的一天
- 太阳电池背膜国产化及发展前景-新能源专业论文(1)
- 微藻:下一个能源巨人-新能源专业论文(1)
- 世界燃料乙醇生产情况-新能源专业论文(1)
- 罗振涛:让中国“太阳能”走向世界-新能源专业论文(1)
- 加强合作自主创新推进光伏业健康发展-新能源专业论文(1)
- 2009年新能源车电池产业分析-新能源专业论文(1)
- 前景诱人的海洋能-新能源专业论文(1)
- 追问六九硅业-新能源专业论文(1)
- 太阳能产业中国式跃进-新能源专业论文(1)
- 中国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潜力-新能源专业论文(1)
- 生物质CaO催化气化研究进展-新能源专业论文(1)
- 生物燃料的主要作物及经济性分析-新能源专业论文(1)
- 何光远:不要把新能源汽车边缘化-新能源专业论文(1)
- 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山东浙江谁做领跑者?-新能源专业论文(1)
- 找准光伏产业优势-新能源专业论文(1)
-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古典诗歌教学新平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札记
- 诗歌教学贵在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
-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 《诗五首》教学杂谈
- “群童”真的是“盗贼”吗──一堂古典诗歌教学课的启示与思考
-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
- 《沁园春·雪》有关资料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