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4
《跑进家来的松鼠》案例反思
【教学案例】
(学生自学课文后。)
师: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作者一家对跑进家里的松鼠有着怎样的感情?
生:宽容、理解。
生:喜爱。
生:舍不得。
师: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找出来读一读,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1: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生:从这些句子里我看到作者和小松鼠的关系像亲密的朋友。
生:从“跳”“蹭”“咬”这几个动词我体会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感觉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
(学生朗读。)
交流2: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生:从爸爸的话里我知道他们已经把松鼠看成家里的一员,和他们融为一体,由此可见他们对松鼠的喜爱不同一般。
生:我从这句话里还读出了宽容,这种宽容是因为喜爱而产生的。
(学生朗读。)
交流3: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了。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生:在我家作乱的松鼠失踪了,在常人眼里觉得是高兴的事,从“空落落”可以看出他们因喜爱松鼠而舍不得它走!
生:我觉得人们不应该因喜爱把松鼠长时间养在家里。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这样会使松鼠丧失在野外生活的本领。
师:我们看松鼠怎样跑进家来的?在主人家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性了吗?
生:文中写我家紧挨着森林,才有松鼠跑进家来的可能。它在我家里“储备冬粮”“冬眠垫窝”说明它的生活习性没有改变。再说,它可以随时回到森林。不必为此担心。
师:说得真好!我们同学很会品读,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新的感悟,还解决了问题。让我们再次朗读感悟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吧!
【教学反思】
围绕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展开交流时,学生第三次交流因喜爱引发的争论,产生思维的碰撞,其实就是对文本价值探究的课堂资源,只是有点偏颇。教师要自然引导,选择合适的路径,带领学生去比较,去发现,在自我认同中又回到文本中来。在此环节中,要善于捕捉学生交流中的信息,引起他们思维火花的碰撞,激活语文课堂,使学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产生进一步阅读文章的兴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猫和小兔的故事
- 做金工
- 小猫和小兔
- “小当家”做饭
- 班主任不在的时候
- 学跳绳
- 农村的胡同(二)
- 两只小猫去钓鱼
- 溜冰
- 课后
- 烹饪
- 青蛙申冤
- 小羊的生活
-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 灯光球场
-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 论阿多诺美学的人本主义思想
- 西方文化与英语学习之关系
- 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 浅析哥特亚文化的发展
- 浅谈美国法律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 汉英谚语反映不同的宗教思想与观念
- 不同宗教思想在英汉谚语中的折射
- 哈姆莱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悲剧
- 评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西方文化内涵
- 从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看科举制的兴衰
- 西方节日本土化中的国人文化心理分析
-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 浅谈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借鉴
-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 哀怨的自白──重读《再别康桥》
- 教师只讲十五分钟──特级教师罗易执教《沁园春·长沙》评述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 徐志摩简介
-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 我教《沁园春·长沙》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特级教师罗易的一堂公开课
- “再”读《再别康桥》
-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 《诗两首》有关资料
- 戴望舒简介
-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