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一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
鲁迅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
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
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2、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⑴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⑵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⑶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3、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4、引导思考:
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5、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6、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⑵真情朗读:
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四、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五、探讨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
(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参观三峡博物馆
- 荔枝
- 艾玛之拯救百花仙境
- “小老鼠”的春天.
- 精彩的点球射门比赛
- 夸家乡
-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 我最敬佩的人
- 春游
- 梨园观记
- 自我介绍
- 迎接六一儿童节
- 童年趣事
- 我的小姐姐
- 我的书包
- 语文课程知识类型与建构路径
- 民国中学语文经典课文概览
- 杨万里诗歌的童趣与理趣
- 娜塔莎的爱与美:自形而下向形而上的升华
- 文言短文深挖作者是陷阱
- 白居易的“湘灵情结”和“长恨歌”
- 重复·破碎·小众
- 批判与自我批判
- 古典诗词中“雁”“燕”意象比较
- 脚步慢一点,等心跟上来
- 有效把握学生生成资源
- 由课释理:真语文名师的教学智慧
- 阅读课上的“思维重任”
- 在孩子生命中播下国学种子
- 中学作文模式化探析
- 3爬天都峰
-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称象
- 猪八戒吃西瓜
- 神笔马良
- 大禹治水
- 可贵的沉默
- 葡萄沟
- 我爱故乡的杨梅
- 语文三年级下学期 第八单元测试题
- 葡萄沟
- 鸟情
- 《荷花》教学实录
- 《雨中》
- 燕子过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