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

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⑵“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⑶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邻居
我最敬爱的老师
第一次照相
浓烟和烟囱
与外教零距离接触
我哭了
聪明大王(一)
九江长江大桥
我是微风
我合格啦
厨艺大赛
参观气象站
我的小鸡
果树一家比本领
校园的玉兰树
试析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关于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
关于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探索
关于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究
试论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试论高职会计专业“沙盘模拟”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试论后现代主义视角的“涉外导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试析高职“两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关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试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试析通识教育角度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柔性
简析“全面素质质量观”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
一曲情动于衷的挽歌──关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解读的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鲁迅简评《红楼梦》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结构上的意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利用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杂谈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评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
传神文笔足千秋──析《林黛玉进贾府》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