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11
《唯一的听众》教学有感
《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故事真是耐人寻味,而且越是咀嚼,越是回味无穷。
我应该算是一个热爱拉小提琴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就算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就算我拉的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就算我为此感到“十分沮丧”,但我还是没有放弃,我只是换了一个练琴的地方,来到“楼区后面的小山上的一片树林里”。
在那一片小树林里,我遇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她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在这种看似不经意的目光注视下,我放松了警惕,不再防范什么外来的刺激和打击,同时也放松了那颗因水平有限而无限自卑的心灵。我不用过多地去考虑别人的看法和说法,我只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而正是这种近乎完美的体验让我自信的草籽开始萌芽,并在老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的话语灌溉下,茁壮成长。
所以,一向茫然无助的我终于积蓄了足够的能量,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而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妹妹告诉我,那个老人居然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更不是一个聋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现在,留给我们读者的思考则是,如果,那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在一见到“我”又把“锯子”拿到树林里时,就开始热心地言传身教……那,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多么可爱的一个老人!在不动声色之间,她拯救了一颗受伤的心,她拯救了一颗濒临崩溃的灵魂。所以,与其说她是一位“最有声望的音乐学院教授”,不如说她是一名最高明的心理学辅导专家。很自然地,我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我都想做一个可爱的老师。谁料想,在今天,我就做了一件并不可爱的事情。
事情的缘起在于今天早上我给郭天明补上了一节作文课。一对一面向面的时候,我是和颜悦色的,心平气和的,对习作的要求讲解得相当详细,甚至还有许多“比如说”。郭天明一个劲地点头,似乎找到茅塞顿开的感觉了,我很受鼓舞,微笑着说:“你看,写作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对不对?趁热打铁,写写吧。”我满心期待地看着郭天明,他也乖巧地一下子写了整整两版。
郭天明大功告成了,我颇有成就感地拿起他的作文,看着看着,我有说不出的沮丧。这哪是作文啊?分明是几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句子杂乱无章地组合在一起,“不知所云”,我的结论出来了,抬头看看郭天明,可这评价却无法说出口。他正怯生生地望着我呢!
“好吧,老师再跟你说一遍。”我堆出一脸的笑,用比较轻松的语调说。
说完,郭天明听话地又埋头写了起来。
我再次拿起他的作文本,看了看他写的句子,“不知所云”,这四个字又不约而至在脑海里盘旋。当然,这评价我依然说不出口。
“这样吧,老师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来,你照着改一改,好不好?”郭天明一脸愧疚地看着我,这种神情让我无端生出几分心痛,这种心痛像一块石头,塞在了我的喉咙里。
郭天明终于艰难地写完了。之所以说是“艰难”,因为他的神情很痛苦,因为他的动作很迟缓。我把他改写的句子看了一遍,不禁哑然失笑。“不知所云”,这还是我的第一感觉。
再说说那个老人吧。
老人的可爱在于,她通过察言观色,敏锐地把握事情的真相,然后运筹帷幄,对症下药,如此,自然妙手回春,皆大欢喜。我的不可爱在于一厢情愿地做着好老师的梦,却忘记了我的学生,他目前的真实状况──他逻辑思维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不出一般学生能写出的上下意思连贯的段落来,哪怕是两三个句子。──就算我勉强他,就算他努力迎合我,他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仍历历在目。更可怕的是,我忽略了郭天明的真实感受,他的如坐针毡,他的束手无策,他的无可奈何,对这些,都在我“我都是为了你好啊”的冠冕堂皇的旗帜遮掩下统统视若无睹。
一个问题就这样横空出世了。我们去帮助一个人,怎样帮才是合适的呢?好心做坏事,在生活中好像也司空见惯。那可不可以改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呢?
我想到了以下两个问题。
1、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当学习成为学生自发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才算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关心学生,就是要关照学生的需要、爱好和渴求,特别要关怀学生的内心世界。
瞧,我是知道一些大道理的,并且能够比较顺畅地说得在情在理,可我其实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为师者的一大忌讳,是不是?现在,轮到我恍然大悟了:老人给予“我”脱胎换骨的力量在于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关照。
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在学科上下功夫,在智力的发展上下功夫,而应该在整体的人身上下功夫,着眼于学生的完整的、独特的自我的成全。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活在当下,这也是我们学科教师的使命,我们教师应该成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精神使者!
2、在多元智力的视界中,智力是人的一种功能外显形式,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都是可育之才。
斯腾伯格在《成功智力》一书中有这样的看法:所谓成功并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每个自认为平凡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只要他们找对自己的位置,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称其为成功。而学生个体在成功智力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身成功智力优势领域的发现、开发和利用。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有一个认识必须得以改变,那就是:教育既不能只专注于所谓的英才教育,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所有人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为每个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各自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我们教师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智力优势领域,并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案,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发展和展示,实现个人价值。
对于郭天明的帮助,是“扬长避短”,还是“取长补短”,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逐渐清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我爱我自己
- 我
- 我
- 自我评价
- 我
- 我
- 我和我的家乡(诗歌)
- 我们放飞小飞机
- 我们喜欢的小飞机
- 我
- 我
- 试航模
- 好吃的西瓜
- 试飞
- 写一份动人简历的九个步骤
- 你的简历很花吗?
- 简历 - 教育程度
- 简历要“达标”
- 如何写一份动人的简历?简历,简历,简历,简历.
- 简历的组成部分
- 简历 -- 概述
- 工程师求职必读:认真推销你的简历
- 自荐信的写法
- 简历 - 个人资料
- 如何向用人单位进行自我推荐?
- 个人简历,人生历程的写照.个人简历,个人简历,个人简历.
- 面试时,自我推荐八要领
- 自荐应注意些什么?
- 简历的分解步骤
- 对音乐教育者的视角看裕固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浅谈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从中国钢琴曲的创作谈音乐的民族性
- 公路路基施工
- 谈吉他在乐队中的应用
- 手风琴艺术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和对其发展现状的思考
- 小提琴的练习曲与音阶
- 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
- 数字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交通环境的构建
- 川藏公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与灾害治理
- 炼厂储运系统事故及对策
- 浅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实施
- 论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感一
- 《画风》片断赏析一
-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六
- 《画风》情境体验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网络教学设计
- 《动手做做看》读后感
- 《北京亮起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手记
-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九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感二
- 《画风》教学设计二
-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八
- 《动手做做看》:放飞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