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0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掌握“虫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借助儿歌了解小鸡、小鸭、小狗以及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等冷血动物要冬眠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揭题激趣
1、开展画手印的游戏。老师谈话:“小朋友爱画画吗?上课前,老师先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在白纸上画一画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画三幅手掌印:1、五指并拢:2、五指张开;3、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
2、揭题谈话: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盖在大地上,瞧,这就是雪后的大地!(出示雪景图片)在这美丽 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3、鼓励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板书问题概要:1、谁?2、为什么?)
二、阅读探究,感悟理解
1、初读探究。
⑴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读对课文;2边读边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⑵ 读后反馈,结合训练:1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板画动 物图片)2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A、雪地里来了小画家。
B、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理解词语:“一群”积累新词:“三五成群”)
2、再读探究。
过渡语:小朋友的学习还真有效率!接下来请大家再一次去读读课文,要求还是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⑴ 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⑵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学习成果。
⑶ 读读议议,感悟理解。
①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从不同方面说说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② 重点句朗读指导:第三句话读时稍快,语调有起伏。第四句话朗读时突出“几步就成”。
③ 讨论一:小动物们为什么能画出不同的画面呢?(学生联系课前游戏说一说,然后完成文后练习“读读连连”。)
④ 讨论二:为什么小青蛙不参加画画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下列句段,进行阅读拓展。
冬天到了,天气寒冷。有些动物为了保持体内温度,开始了长时间“睡觉”,这就是动物的冬眠。常见冬眠的动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课堂总结,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说说阅读课文时应“边读边思考”。
2、教学生字。
⑴ 读对生字;
⑵ 记一记“蛙、睡”;
⑶ 比一比,口头组词:
月( )儿( )同( )我( )力( )
用( )几( )洞( )成( )为( )
四、教学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谁? 为什么?
小鸡图-------------- 竹叶(图)
小狗图-------------- 梅花(图)
小鸭图-------------- 枫叶(图)
小马图-------------- 月牙(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猴和皮球
- 游泳
- 春天
- 生态园游
- 春天
- 春姑娘来了
- 植树
- 小赵老师
- 给金鱼喂食
- 美丽的春天
- 聪明的小鸟
- 我和古诗
- 自我介绍
- 思念
- 快乐的周末
- 浅议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 李行的电影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废弃甲烷性气体利用中国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另一个战略方向
- 污泥、垃圾的OTM好氧生化处理法
- 中国电影市场综述
- 科技进步与电影艺术的发展与终结
- 城市有机垃圾处理最佳方案探讨
- 后现代的英雄神话
- 视觉文化研究
- 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情况分析
- 中国电影的数字化生存
- 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生活
- 生命的凝视
- 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 类型人物论
-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 《乌鸦喝水》阅读学案
- 《司马光》课堂实录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阅读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阅读课后研究活动
- 《吃水不忘挖井人》巩固复习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 《司马光》我读我思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
- 《司马光》阅读片段赏析
- 《司马光》
- 《乌鸦喝水》阅读教案
- 《乌鸦喝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