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借生日》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日歌》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出示课题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
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
(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六、扩展活动
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本课4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
指导写字:
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长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冂”要宽,蹭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2、分小组比赛。
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
四、想象故事的结尾
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讲评小结
【课后反思】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亲情。效果很好。
2、借本课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渗透母、爱的伟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葡萄牙之行
- “小黑”当妈妈
- 爬山记
- 下大雨了
- 古老、美丽的颐和园
- 战斗王之神龙气功
- 五指的对话
- 孙悟空回乡
- 金丝鼠
- 小摄影师(续)
- 肯德基
- 狐狸和老虎
- 奇怪的事
- 我教爸爸做油炸香蕉
- 上网
- 试析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
- 试论高职土建类专业专业建设的几点认识
- 试析Moodle开源系统的PBL教学模式
- 试析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简论美国学徒制的移植、断裂与重塑
- 关于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 关于引入CIS系统强化高职学生自我识别探究
- 关于高职顶岗实习质量校企合作评估机制创新与实践
- 试论高职以科研促教学
- 试论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改革
- 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析历程\问题与展望
- 试论提升高职教育管理者素质的路径
- 试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途径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德性人格特征
- 关于高职应用写作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探析
- 《囚绿记》教学实录
- 《氓》之儒学风格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 悖礼无嗣终遭弃──读《氓》札记
- 《囚绿记》教学反思
- 《诗经·小雅·采薇》新解
- 轻拢慢捻抹复挑──对《卫风·氓》中几个关键句的品读
- 《囚绿记》课文导入
- 《诗经》的内容
- 《诗经》的艺术特点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 《故都的秋》说课设计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 《囚绿记》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