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一、教材简析: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利用这种激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三、教学理念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四、教学目标
巩固13个生字、8个词语及2个偏旁;会写“足、走”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流程:
我主要讲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孩子们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孩子们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话说: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须入文章之“境”。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出示北京的图片,配以优美的语调讲解北京的各景点,并配以悠扬的乐曲,之后我又请孩子们静静地聆听《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歌。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通过音乐、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二)以情育情,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形成巨大的内驱力,驱使学生冲破现有时空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在《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请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场面读出来,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我抓住时机请大家一起体验,如果你在升旗仪式的现场,你会怎么做。活动之后,我又借势请学生再次欣赏北京的其他著名的美景,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现在,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呢?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的那个孩子和他们的心愿是一样的想去北京看看。孩子们的情感再次与课文中情感产生共鸣。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诵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三)情感的升华
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读出来,一次又一次的诵读,在孩子们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孩子们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满了对北京的向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是“魔鬼‘‘
- 我的姐姐
- 小朱=小猪?
- 我的姐姐
- 班级新诺贝尔奖
- 开心果老爸
- 我的父亲’
- 我想对李瀚说
- 我的爸爸
- 老师的笑容
- 父亲的微笑
- 我们班的故事之火眼金睛的老师
- 旧友
- 小雏菊的心意
- 可爱的陈帅
-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战略联盟(1)论文
- 跨国公司的成功外派研究(1)论文
- 对一起出口贸易纠纷案的若干反思(1)论文
- 科技创新是农产品出口破“壁”的关键(1)论文
-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论文
- 从出口退税率调整看 中国外贸战略的变化(1)论文
-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解析(1)论文
- 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1)论文
- 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
- 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探讨(1)论文
- 试谈中美商务谈判的差异(1)论文
- 我国反倾销应诉中会计举证问题探讨(1)论文
- 浅析自营进出口企业公司简介汉译英的翻译原则(1)论文
- 浅析韩国鞋业兴衰对我国鞋业发展的启示(1)论文
-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优劣势分析及其途径选择(1)论文
- 《雪娃娃》教学设计
- 《北京天安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秋天的果园》教学设计
- 《过桥》教学设计
- 《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
- 《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
- 《秋天的果园》教学设计
- 29马(七年级人教版)
- 27斑羚飞渡(七年级人教版)
- 《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
- 《秋天的果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28华南虎(七年级人教版)
- 《过桥》教学设计
- 《过桥》教学设计
- 《马牛羊大小多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