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31
《落花生》
1、尊重学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这节课上,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积极参与。
2、形式活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
3、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
4、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课堂上求异思维的气氛基本具备之后,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自身的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求异思维的火花将不时闪现。而教师应努力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问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李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比如在导入新课后,有学生问李老师:“课文里讲吃花生的时候,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我认为一家人在一起吃花生或吃吃饭很平常呀,这里说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呢?”对此,李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因势利导:“为什么呢?老师也搞不懂,哪位同学能帮帮这位同学?”有学生答:“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繁忙,平常很难回家。”还有学生说:“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只有放假才能回家。”还有学生大胆想像:“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是地下党,只有晚上才能回家。”
由此可见,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而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5、教学内容安排清楚,目标明确。学生能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新颖,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6、教师引导学生,并未一味追求欣赏花生,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苹果、石榴、桃子的各有千秋,以及向具有花生品质的人学习,例举了典范。
建议:能否再进行更多的阅读学习,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气的弟弟
- 自我介绍
- 我爱哭
- 我的爸爸
- 嘿!我这个人
- 他感动中国
- 自我画像
- 我们班的标点人物
- 一个令我反感的人
- 我的表姐
- 同桌冤家
- 我表弟的十八般武艺
- 我的爱心同桌
- 母爱
- 我的“狮子吼”同桌
- 国内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准备研究(1)论文
-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1)论文
- 租赁贸易在我国飞机进口中的应用研究(1)论文
- 反倾销税有效性和合理性分析(1)论文
- 关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统计分析(1)论文
- 论商务语言策略中的礼貌原则(1)论文
- 论国际贸易惯例(1)论文
-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1)论文
-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SWOT分析(1)论文
- 浅谈加入WTO后翻译服务业的发展(1)论文
- 国际贸易中的动物福利壁垒及应对措施(1)论文
- 浅析跨国公司为何实行技术内部化(1)论文
- 入世五年 谈适度保护(1)论文
- 国际经济活动与文化意识(1)论文
- 论经济增长偏好和出口偏好(1)论文
- 19 月亮上的足迹
- 十、社戏(苏教版七年级上)
- 10《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案)
- 五、古代寓言两则(苏教版七年级上)
- 26 皇帝的新装
-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 《皇帝的新装》备课材料
- 20 山市
-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 30 寓言四则
- 3 生命生命
- 18 绿色蝈蝈
- 第四课 《风筝》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 女娲造人
- 27 郭沫若诗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