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9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出处]
《庄子·外篇·秋水》:“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解说]
在《庄子·秋水》中,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青蛙自豪地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中写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说,坐在井里观察天空,就会觉得天很小很小。其实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于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缘故。
由这两篇文章便有了两个意义相近的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井底之蛙”用来讽喻那些见识狭窄、短浅,而又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不识大局的人。“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公共汽车上
- 保护生鸡蛋
- 画头像
- 弹杏核
- 接着画
- 难忘的元宵节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2分钟的考验
- 念亲恩
- 小淘气
- 图形的剪拼
- 我学会了发短信
- 比长短
- 人蚜大战
- 爱之歌
- 文艺理论教育的民主化疑问
- 试析悟妙与审美—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选择与发展
- 现代文学理论创建与反思探索
- 如何将幽默融入地理教学
- 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 关于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从现实生活中分析奇妙的物理现象
- 民间美术纳入高校艺术设计的路径
- 职校舞蹈课程教育透析
- 谈研究性学习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的隽永之美
- 高中物理知识揭秘医疗中的滴液现象
- 试论洛阳博物馆的陶瓷
- 析渡边淳一说创作的美学关照
- 如何消除物理现象错误经验产生的负迁移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词句积累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结构分析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心思想
- 作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杂谈
- 剖析人物语言 洞察内心情感──评洪婵娟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题解
- 作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难句解析
-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