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传播的快慢
翻新时间:2015-12-13
声音传播的快慢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约为340米。
“常常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声音从雷电处传到地面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要比闪电传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长。
声音在不同的传声物质中的速度不一样,从铁管中传来的声音不但传来早,而且要响。这是因为金属传声能力比空气强。铁路工人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能听到远处驰来火车的声音。
工人师傅把金属棒的一端支在机器上,把耳朵贴在金属棒的另一端,根据从金属棒传来的声音,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因为空气能传声,金属棒也能传声,且它传声能力比空气好。当机器发生故障时,损坏处常会发出能量小的噪声,这种声音极不容易通过空气传出来,用金属棒就容易辨别出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笨笨风铃
- 我的座右铭
- 溜冰感受
- “求是”报名记
- 日记
- 不该发生的事
- 我哭了
- 飞扬的梦
- 树杆为什么涂上白色的油漆
- 四季
- 扩写送书
- 家乡的大海
- 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
- 假如我会克隆
- 四季竹林
- 清明文化的发源地——山西介休县绵山
- 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刑法论文(1)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 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传承关东民俗风情
- 以学校为主阵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6)刑法论文(1)
- 中国现行死刑政策的评价及其反思(3)刑法论文(1)
- 两岸学者“寻椽”清明文化
- 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3)刑法论文(1)
- 于和伟:所有春节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应该继承
- 渗透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 漫话清明节
- 让清明节“清明”起来 等
- 清明节的诺言
- 江浙地区清明节习俗之清明果起源探究
- 《回声》教学设计1
- 《泉水》教学设计1
- 《鸟的天堂》
- 《荷花》 教案
- 《称赞》教学设计2
- 《翠鸟》2
- 《泉水》教学设计2
- 《西门豹》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开国大典》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称赞》教学设计1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