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自主合作 读中体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师:同学们喜欢这个句子吗?
生:我喜欢这个句子,是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蔷薇的美丽。
生:蔷薇不仅色彩鲜艳,还芳香扑鼻,所以我喜欢。
生:这句用词准确,如一丛丛、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都很形象。
生:这句从数量多,色彩艳,香味浓三方面描写了蔷薇和美丽动人,所以我喜欢这句话。
2、“涝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师:再来轻轻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一遍遍读句子)
生:我觉得蔷薇遭风雨摧残,真令人同情。
生:我从花瓣的凋落,看出蔷薇的弱小
和可怜,使人觉得非常惋惜。
生:这句写出雨中蔷薇的悲凉无助,和前文美丽盛开的蔷薇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同情它,我很喜欢这个句子,我想有感情地来读一读。(生配乐有感情地读)
师:刚刚还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美丽花朵,转眼间就被无情的风雨吹打着,你看,他们暴风雨中无助地摇晃着……看到此情此景,(生观看课件)你会想到什么?
生:多么可怜的花儿,多么无情的雨呀!
生:我想到了那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我想要是这时雨停了该多好呀。
生:我想我要是有一把雨伞该多好呀,我要去为这些美丽的花儿挡住雨。
声:我的想法和刚才那位同学不同,我想花儿也需要雨水,只有在雨中它才会更美。
生:我想花儿一定会战胜暴风雨的,雨停了还会长出新叶,开出更美的花。
……
师:此时的蔷薇花在莎莎眼里是弱小的。那在你的眼里,什么又是最弱小的,你又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眼里,任何一种小动物,花草等植物,以及弟妹、长辈、孤儿等都可能是最弱小的。)
生:在我眼里,小蝌蚪是最弱小的,所以我要保护他们,劝阻那些抓小蝌蚪玩的同学。
生:在我眼里,我的小表弟是最弱小的,所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会帮助他。
生:在我眼里,灾区那些失学的儿童是最弱小的,所以我要节省零花钱,把它们存起来寄给那些孩子。
生:在我眼里,敬老院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是最弱小的,所以我会在有时间的时候去帮助他们,给他们洗洗衣服,打扫打扫卫生。
……
【反思】
训练语言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的过程,更是情感熏陶的过程。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教学片段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我惊喜地看到、听到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体会,他们的发言是精彩的。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求答案的唯一,看重的是学生的自我感悟与自我发现。此时的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事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向学生灌输“要同情保护弱小者”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在学生眼中盛开的花儿是美的,雨中的花儿是弱小的也是美的。他们自觉产生的保护爱护弱小的行为更是美的。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充满爱心、关怀。在学生的这些宝贵独特的感受中我也感受到花美人更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爱无边
- 永生难忘的老师
- 这就是我
- 给罗老师的一封信
- 天下第一“书呆子”——陈奇利
- 我哥的三大爱好
- 我的妈妈
- 无私的爱
- 爸爸的玩具
- 天使送我十宗罪
- 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
- 我的表妹
- 我就是我
- 向你介绍一个人——我
- 回忆爷爷
- 论江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论文
- 论占有保护请求权
- 论权利能力的本质
- 浅议《物权法草案》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
-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承包合同的关系
- 内需的区域分析(1)论文
- 景宁县大均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1)论文
- 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问题
- 我国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目标
- 浅议心理学理论在优化高数教学策略的应用
- 隆林县地质灾害区划研究(1)论文
- 陕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困境探讨(1)论文
- 基于比较优势的中部崛起战略分析(1)论文
- 我国隐私权的法律分析
- 中国公有制物权法的基本问题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之二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之一
- 《白杨》教学设计之二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白杨》教学设计之七
- 《白杨》教学设计之三
- 《白杨》讲读教案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A、B案
- 《白杨》教学设计之六
- 《白杨》教学设计之一
- 《白杨》“析、读、悟”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
- 《白杨》课眼开掘教案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之五
- 《白杨》A、B案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