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2
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葡萄沟》课例反思
【教学案例】
人教版《葡萄沟》教学片段:
师:葡萄的种类、颜色这么多,我们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
A生:激动。
B生:兴奋、惊喜。
师:这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一下?
A、B生有声有色地读完了。
师: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
师:谁能比他们读得更好?
(学生群情高涨,跃跃欲试,可A、B生脸上的笑容却消失了,他们红着脸低下了头)
【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质疑、解疑,这本没有错。但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为了发挥大家的积极主动性,经常让学生质疑和评价他人的读书情况。毋庸置疑,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引导。试想,假如是我们,当别人说“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时,我们心中的痛苦该有多深啊!在公众面前,我们还怎能抬起头来呢?
课后,我主动找朗读课文的两个小男孩谈话,他们受到的伤害比我想象的还要深。案例中的两个男孩说:“事实上,我们认为自己读得很好,这是我们的最高水平。可老师为什么要拿我与别的同学比呢?只要进步了,就应该表扬。人比人,气死人。”
听了他们的话,我满脸愧色,沉思良久,然后豁然开朗:是啊,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孩子,根本不会考虑他们的心情如何。我们这些为师者总是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对学生耳提面命,却忘了蹲下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新课程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从用“一把尺子”来评价和管理所有的学生中走出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和管理学生时,既要看学生的学科成绩,也要看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更要看学生的特长发展。教育者的职责是挖掘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发展。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应该得到老师的表扬。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们怎能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而妄下结论呢?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我想,如果这样处理,效果可能会好一点:案例中教师可以对孩子说:“与以前相比,你们进步很快。老师也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高兴。但如果把需要重读的地方读出来,你会读得更好。还想试一次吗?”温柔的话语如三月的春风吹进孩子的心田,学生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回报他们最尊敬的老师。正如有句话所说:“给点阳光,我就灿烂。”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你愿意时时用心去呵护他、关心他。为师者只要蹲下来,放下师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用心交流,就会从中发现很多乐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明天的乌镇
- 轮流值班
- 我学会骑自行车啦
- 这件事使我真后悔
- 今天的菜特别好吃
- 一场篮球赛
- 乌镇,我又来了
- 光彩夺目的春天
- 课?美术课?
- 父母心
- 幸运“53”
- 雨露
- 我的老师Ms.Parry
- 我学会了煎蛋
- 我的文具盒
- 尼泊尔登山业遭遇雪崩
- 百万德日战俘的劳动改造
- 二季度仍有希望降息
- 如何不让假货蒙住?
- 景泰蓝,那一抹动人心魄的蓝
- “男胎早产,女胎拖月”说法科学吗?
- 神秘的古代“活人墓”
- 英国铁路:在国有私有间徘徊
- 网络欺凌杀人于无形
- 怎样成熟地看外交
- 画家笔下的“羊”
- 王室宝宝“生财有道”
- 程咬金并非只会三板斧
- “大赦天下”,不止俄罗斯
- 惠普前CEO:“虎女”挑战希拉里
-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1
-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1
- 《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母亲这一生中的八个谎言
- 《用心灵去倾听》综合资料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习作三·关爱》教学设计
-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 《回顾·拓展三》拓展阅读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教学课例
- 互相关爱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3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