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0
“多”出一份情,“泼洒”一颗心──记《难忘的泼水节》教学预设与生成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赤溪小学 李燕姿 《难忘的泼水节》介绍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整篇课文洋溢着傣族人民的幸福与快乐。体现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第三段和第五、六段的学习品味上。因为第三段着重介绍了傣族人民是如何隆重欢迎周总理的,通过傣族人民的“行”透视傣族人民的“情”;而第五段介绍的是泼水这一重要活动,总理泼的是水,洒的却是爱,是祝福。基于此想法,课前我做了以下的预设,现一同将课堂学生的表现呈现出来。
课前预设(一):学习第三段,感受傣族人民的热情
1、当傣族人民知道周总理要来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时,他们是用哪些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段,边读边在书中做上记号。
2、组织交流、汇报。
3、重点体会:
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指导朗读。
(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堂实况(一):“多”出一份情
(学生读完课文后)
师:当傣族人民知道周总理要来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时,他们用哪些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
生1:傣族人民敲着象脚鼓欢迎总理。
生2:傣族人民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就好象红地毯一样。
生3:人们放很多很多的花炮迎接总理。
师(面对生3):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量词,那是──
(生3:一串串)
生4:人们用欢呼声迎接总理。
师:怎么欢呼的?
生4:周总理来了!
生5(突然):老师,我觉得傣族人民很多,很真诚。
师(有点惊喜):哦,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5:早晨,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他们人很多,很真诚。
师:你真会读书。能把藏在句子中的意思读懂了。大家也重新去读读第三段,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多”和“真诚”?
(生读课文)
生6:“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地上的花瓣多,就像铺上地毯,是傣族人民真诚欢迎周总理的。
生7:“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很多龙船在江上,很多花炮齐放很热闹,也是傣族人民真诚欢迎周总理的。
生8:还有很多人的欢呼声。
师:怎么欢呼?
生8(大声):周总理来了!
师:就你一个人在欢呼,不多嘛!
生(齐):周总理来了!
师:老师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真诚了。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总理也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真诚和热情。
(生自由准备练读课文)
接着我请三个学生朗读第三段,请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读书的三个孩子都能抓住“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来表现。
【教学感想】
当我苦于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的热情时,学生的一个回答“老师,我觉得傣族人民很多,很真诚。”给了我灵感和提示。接下来我就抓着“多”不放。学生在读书中看找到了“人多、花多、龙船多”,听到了“花炮声多、欢呼声多、鼓声多”,更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傣族人民的真诚与热情。
课堂预设(二):学习第五段,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心连心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说一说。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说一说。
3、练习句式:
“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课堂实况(二):“泼洒“一颗心
师:泼水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
(学生自由朗读第五段)
生1: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师:泼水节被泼的水越多,也就代表着你收到的祝福越多。(出示幻灯:当周总理把水洒向孩子,总理祝孩子____。周总理把水洒向老人,总理祝老人____。周总理把水洒向傣族小伙子,总理祝小伙子____。总理还把水洒向__,祝__。)
生2:周总理把水洒向孩子,总理祝孩子成长快乐!
生3:周总理把水洒向老人,总理祝老人健康长寿。
生4:周总理把水洒向老人,总理祝老人长命百岁。
生5:周总理把水洒向傣族小伙子,总理祝小伙子永远年轻。
生6:周总理把水洒向傣族小伙子,总理祝小伙子找个好妻子。
师:这是每个小伙子的美好心愿。
生7:总理还把水洒向凤凰花,祝凤凰花永远美丽。
师:不仅祝福傣族人民,同样祝福傣族的一草一木。
师:孩子们,傣族人民又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生8: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师:用上“一边……一边”,还会说吗?
生9: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工作顺利。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美好祝福,一起来读读5、6两段。
师:你现在就在参加泼水节,你会把水洒向谁?祝福他什么?写下来。
生1:我把水洒向妈妈,祝妈妈一直美丽。
生2:我把水洒向陈洋洋(学生),祝陈洋洋长得高一点。
生3:我把水洒向老师,祝老师一家幸福。
……
师:站起来,把你的祝福大声地告诉大家,大声读出来。
(生放声读)
【教学感想】
总理和傣族人民泼的是水,洒的却是爱,是祝福。教学中学生充分参与说话,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互相泼洒的过程中,彼此互相祝福,彼此心连心。并将这颗心延伸到自己身上,“你现在就在参加泼水节,你会把水洒向谁?祝福他什么?”有了前面的积淀,学生的语言一下子迸发出来,非常精彩。
【教学反思】
教学需要预设,这样课堂才不会出现“脚踩西瓜皮”的现象。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对教材反复读了、琢磨了之后做出了以上的预设,有了这样的预设,因此,学生后来课堂上出现的精彩,才不会从我眼皮底下溜走。我抓住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与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女娲补天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水下大战
- 一张盗版cd的自述
- 白马涧一日游
- 小燕子和小猫
- 春天的畅想
- 蜜蜂的自述
- 狼和刺猬的故事
- 圣诞节前夜
- 我上六年级了
- 鹬蚌相争
- 最后的六一
- 老鼠国开会
- 森林里的遭遇
- 亲情
- 劳务经济与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 浅议税法债务与税收他人责任问题
- 关于税法学体系的几个问题
- 从部门预算改革看预算法完善之必要
- 税收优惠的导向研究
- 走出我国纳税人权利义务观的误区
- 税收之债的构成要件及其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抓好政策协调,顺利启动经济
- 论破产清算中的税收优先权
- 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影响与我国财政政策选择
- 扣缴义务人的管理
- 论税收法定原则
- “费改税”基本思路
- 试论税法上的诚信原则
- 避税与税法的基本理念
- 僧·寺·塔
-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 《难忘的泼水节》案例分析
- “多”出一份情,“泼洒”一颗心──记《难忘的泼水节》教学预设与生成
- 走进课堂 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声音──《难忘的泼水节》听课札记
- 《难忘的泼水节》案例分析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一得
-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难忘的泼水节》教学一得
- 躲不开泼水节──美丽而忘情的
- 体验真情评价──《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后记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杂谈
- 傣家井
- 让生成资源成为教育的良机
- 以“情”代讲──《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手记
- 读中体味 升华感情──《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