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2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随笔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五小学 李国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返朴归真,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我很重视朗读,但是怎样让学生读进去,怎样读好,读得精彩,心中没底。有时往往你读我读大家读,读到最后还是在一个层面上绕圈,不知道怎样引导学生深入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课文所含的意韵,让我较为困惑。上了《难忘的泼水节》给了我新的启发。学生走进了文字,读得有滋有味,读得深情并茂,课堂洋溢着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息。以下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师:周总理真的来了,同学们看见了吗?老师把周总理请到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周总理图)
你能说说他的穿着吗?
师: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反复读,读通顺)
师:当你看到周总理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是傣族人民中的一员,你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有什么感觉?
生:周总理穿的是傣族的服装。
生:周总理这样子打扮真亲切啊!
生:如果不看这篇课文,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
师:是啊,周总理穿着打扮和傣族人民一模一样,和傣族人民融为一体了。他不仅跟大家打招呼,而且和傣族人民欢快的舞蹈。
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这一片段我让学生读通周总理外貌描写的句子后,让学生说说“当你看到周总理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觉?”把学生置身到泼水的人群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真正体验语言文字,从文中去感受,去品味。学生首先发现总理穿的衣服和傣族人民是一样的,紧接着产生“如果不看这篇课文,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这一感受,很可贵。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就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我想在阅读教学中的“读”,应该是读与理解并重,以读促进理解的深入,同时,深入地理解又使学生的读具有自我的个性特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丢手绢
- 我去王府井书店
- 一次激烈的比赛
- 闹海
- 车上的笑话
- 第一次坐飞机
- 一件新鲜事
- 蜘蛛展
- 最关心的事
- 美丽的婺州之夜
- 冬运会
- 发生在早晨的一件事
- 天空中的风筝
- 第一次炒菜
- 停电了
- “项目教学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 论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论规范办公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 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及策略
- 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
- 浅谈如何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 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控制
-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
- 现代班级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机制及其操作实践
- 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
-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建构
- 论大学生应加强动物福利观念教育
- 论对新时期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考
- 基于涉外企业行业特征的商务英语教学设想
- 浅析多媒体翻译教学中译者能力的培养
- 《桥》课例反思
-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⑵
- 阅读教学中感悟策略的灵活运用──《桥》教学案例
- 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桥》一课教学反思
- 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感悟能力──《桥》教后反思
- 体验、情感、生命──《桥》教学案例
- 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
-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⑴
- 有效的朗读预约课堂的精彩──听俞老师的《桥》有感
- 《桥》教学课例
- 《桥》教后反思
- 《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读出精彩──《桥》教学案例
- 体验情感与生命──《桥》新课程公开课第二轮教学反思
- 实实在在 真真切切──《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