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小小发明人使棋盘变得聪明
“在棋类比赛中,裁判对棋手的每一步棋都要进行记录;在棋手训练时,他们也要记下每一步棋,以便分析研究;在棋类比赛的电视转播中,会看到不时有工作人员在向讲解员传递棋谱。这些事都由工作人员忙碌着。于是有个日本人就发明了一个电子棋盘,它能够自动记录围棋的棋谱。”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发明创造培训班上,指导教师讲解完日本人的发明后,又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我们能否发明中国象棋的自动记录棋盘呢?”“能行!”从小爱好科技活动,并有多项发明成果,当年还是卢湾中学初二学生的赵俊华勇敢地接受了老师的任务。
在老师的指导下,赵俊华首先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对日本人的棋盘进行了分析:围棋只有黑白两个子,因此基于二进制数的计算机正好能够处理它(如将数字“1”代表黑子,数字“0”代表白子)。而中国象棋黑红二方总共有
14种不同的“子”,计算机怎样才能识别它们呢?如果给每个“子”编一个代表“身份”码(类似于条形码),那么为了识别它们,就必须在棋盘的每个格点上
(共90个)安置一个读码器才能获取棋子的“身份”。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费用将极其昂贵,显然是不现实的。困难扑面而来。
困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赵俊华没有被困难难倒,他与老师一起刮起了“头脑风暴”,于是一个极富创意的设想浮出水面:在电脑中建立一个虚拟棋盘,在这个虚拟棋盘中,用不同的数字给每个棋子编码,由于中国象棋的开局总是相同的,所以在开局时这些编码数字总是放在虚拟棋盘的规定位置上,与实际棋盘上的“子”的位置一一对应。接下来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只要检测实际棋盘上“子”的位置变化,然后通过程序将虚拟棋盘中代表该“子”的编码从原来的位置转移到变化后的位置,从而完成了一步棋的记录。
设计需要丰富的想象,而实践则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攻关。第一关,如何检测棋盘上棋子的位置变化。赵俊华想到了磁感应技术,在每一个棋子中嵌入一块小磁铁,而在棋盘的90个格点位置每个放置一个磁力感应器,计算机控制着电子系统对这90个磁力感应器以每秒20次的频率不停地进行扫描,这样棋盘上“子”的位置的任何变化都能被电脑“感受”到。
第二关,编制电脑程序,这是个富有创意而又很耗时间的技术活,而且以前学的知识还不够,于是他边学边干,硬是把中学生感到很棘手的软件与硬件的结合问题解决了。第三关,如何使棋盘适应下棋人的习惯;第四关,如何解决误操作问题;第五关,如何适应残局……一关又一关,赵俊华凭着好学和执著,终于走了过来。智能棋盘记录系统在一个中学生手中诞生了。当他走上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领奖台,金灿灿的一等奖奖牌为他的成功写下了最美好的评语。
赵俊华成功了,他终于使传统的人工记录变为电脑自动记录成为可能。赵俊华丰收了,作为唯一一位中学生他参加了2002年第四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2003年又被评选为全国科学小院士。而最大的收获当是他自身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发明过程中,他学到了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进行创意思维,如何带着问题学习,如何克服自身的弱点去迎接困难的挑战,发明过程中的沟沟坎坎,使他深深体会到发明的艰辛,而发明的成功又使他信心倍增。他说,这一切将使我终身受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
- 师恩难忘
- 师恩难忘
- 我的老师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我对老师说,教师节快乐
- 感恩校园,感恩老师
- 我的老师
- 感谢老师
- 老师您好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温馨的爱
- 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
- 致老师的一封信
- 温暖
- 试论活动课的目标
- 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 创新教育专题研究
- 美育的职能及其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 试论班主任教师的能力品质
- 略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扮演
- 美国远程教育的前车之鉴
- 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 试论我国教育经费问题的症结与对策
- “思想课”三步教学结构初探
- 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 创新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 西方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抓好教学、管理、展示环节,推进我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 进行朗读训练的几点体会──《少年闰土》朗读教学谈
- 设计的开放性带来的一点思考──《少年闰土》听课有感
- 教学要因学生变化而变化──教《少年闰土》有感
- 如何在《少年闰土》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拜读《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后的反思
- 感受诗化的提问──评《少年闰土》
- 你向往闰土的生活吗?──《少年闰土》教学札记
- 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活起来了──教《少年闰土》有感
- 《少年闰土》听课后反思
- 《少年闰土》读写训练一得
- 巧设悬念适度延伸──《少年闰土》教学一得
- 品读感悟 落实重点 体验情感──《少年闰土》教学重难点突破
- 《少年闰土》一文第四段的课堂教学
- 珍视鲜活的生成资源──《少年闰土》标点符号引发的思考
- 将叩问进行到底──听特级教师卢雁红老师上《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