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4
寓教于趣 激思导入──《雷雨》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出示“雨”)认识这个字的同学请站起来。
生:(全体起立)
师:都认识,那大家一起来读。
生:yǔ
师:读得很准,请坐。谁能用“雨”组词?
生:(一个接一个组词)下雨、雨水、雨中、雨露、雷雨。
师:你能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吗?
生:能。(生写)
师: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大家为他鼓掌!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段与雨有关的录音,看谁听的最认真,并能把听到的讲给大家听。
师:录音听完了,谁能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刮风和下雨的声音。
生:我听到打雷的声音。
生:我还听到了青蛙的叫声。
师:青蛙什么时候发出的叫声?
生:(想了一会)在雨停之后发出的叫声。
生:雨停之后我还听到了知了的叫声。
师:(面向全体学生)这些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吗?
生:听到了。
师:大家听的真仔细,把录音中所有的声音都听到了,太了不起了!可是,这段录音缺少题目,你们愿意给它加题目吗?
生:愿意。
师:那加什么题目合适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商量商量。
师:想好的同学可直接站起来说。
生:我认为这段录音的题目应是“下雨”。因为这段录音有下雨的声音。
生:我认为用“雷雨”。因为录音中不但有下雨声还有打雷声。
生:我也同意用“雷雨”做题目合适。因为下雨有许多种,“雷雨”只是其中的一种,录音中又打雷又下雨,所以用“雷雨”做题目好。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那好,(指黑板上的“雷雨”)我们就用“雷雨”做这段录音的题目。
师:你们见过雷雨吗?
生:见过。
师:那么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都怎样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录音,听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时段的景色,同桌间、小组间可以互相说一说、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还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已有所了解。你们知道吗?有位叔叔亲眼目睹了这场雷雨,并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大家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
生:想。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他的文章……
【评析】
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利用卡片、录音、等手段,通过“组词语──听录音──加题目──说特点”等教学环节,促使学生“眼、耳、口、脑”并用。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去,而且激活了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又降低了教学难度,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雪
- 夏天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大奶牛
- 家乡的石夫人
- 未来的房子
-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 兔子的红眼
- 我的遥控飞机
- 我的太爷爷太奶奶
- 大象与蚕宝宝
- 富饶美丽的秋天
- 冬季运动会
- 文具盒里面的争吵
- 虎山公园
- 生命权损害赔偿中的基本问题民法论文(1)
-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之我见民法论文(1)
- 对中国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社会性别分析
- 地权的困境:明代史个案研究民法论文(1)
- 韩国民法典修定之比较研究民法论文(1)
- 从立法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民法论文(1)
- 民事举证责任若干问题探讨民法论文(1)
- 论证券民事赔偿中因果关系的推定
-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民法论文(1)
- 责任保险与民事责任的互动民法论文(1)
- 关于离婚自由的法社会学思考民法论文(1)
- 论民事程序选择权民法论文(1)
- 探析法律中的事实民法论文(1)
- 论学位诉讼的性质
- 论代位权诉讼民法论文(1)
-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称象》课堂教学简评
-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 《称象》相关资料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七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称象》大改写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设计十六
- 《太阳》教学实录
- 《称象》教学札记三
- 《称象》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案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