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4
寓教于趣 激思导入──《雷雨》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出示“雨”)认识这个字的同学请站起来。
生:(全体起立)
师:都认识,那大家一起来读。
生:yǔ
师:读得很准,请坐。谁能用“雨”组词?
生:(一个接一个组词)下雨、雨水、雨中、雨露、雷雨。
师:你能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吗?
生:能。(生写)
师: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大家为他鼓掌!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段与雨有关的录音,看谁听的最认真,并能把听到的讲给大家听。
师:录音听完了,谁能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刮风和下雨的声音。
生:我听到打雷的声音。
生:我还听到了青蛙的叫声。
师:青蛙什么时候发出的叫声?
生:(想了一会)在雨停之后发出的叫声。
生:雨停之后我还听到了知了的叫声。
师:(面向全体学生)这些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吗?
生:听到了。
师:大家听的真仔细,把录音中所有的声音都听到了,太了不起了!可是,这段录音缺少题目,你们愿意给它加题目吗?
生:愿意。
师:那加什么题目合适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商量商量。
师:想好的同学可直接站起来说。
生:我认为这段录音的题目应是“下雨”。因为这段录音有下雨的声音。
生:我认为用“雷雨”。因为录音中不但有下雨声还有打雷声。
生:我也同意用“雷雨”做题目合适。因为下雨有许多种,“雷雨”只是其中的一种,录音中又打雷又下雨,所以用“雷雨”做题目好。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那好,(指黑板上的“雷雨”)我们就用“雷雨”做这段录音的题目。
师:你们见过雷雨吗?
生:见过。
师:那么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都怎样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录音,听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时段的景色,同桌间、小组间可以互相说一说、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还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已有所了解。你们知道吗?有位叔叔亲眼目睹了这场雷雨,并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大家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
生:想。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他的文章……
【评析】
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利用卡片、录音、等手段,通过“组词语──听录音──加题目──说特点”等教学环节,促使学生“眼、耳、口、脑”并用。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去,而且激活了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又降低了教学难度,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只要不泄气,你就是成功者
- 我和妈妈比童年
- 中国最大的红子岛
- 端午节
- 吃粽子
- 我想要的机器人
- 20年之后的我
- 猫捉老鼠
- 我的生日
- 动物买电扇
- 我的科幻学校
- 发现宽容学会宽容
- 未来的房子
- 做事拖拉的我
- 端午品粽子
-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
-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 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刑法论文(1)
- 完善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刑法论文(1)
- 计算机犯罪浅析刑法论文(1)
-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刑法论文(1)
-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 坚守传统文化精神
- 预防职务犯罪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与旅游
-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的几点想法
- 《白鹅》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推门课)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入设计
- 《巨人的花园》教学思考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送教课)
- 《白公鹅》教学谈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思考
- 《白鹅》教学案例
-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与教后反思
- 《去年的树》教学思考
- 《白鹅》教学思考(推门课) 清风细雨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