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学思考
翻新时间:2023-04-30
《画家和牧童》教学思考
《画家和牧童》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大画家的谦虚,小牧童的勇敢率真深深打动我们的心,很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讨论稿教案中,我重在引导孩子们体会两位人物的优秀品质,采用了对比感悟,读文感悟。虽然学生能说出两位人物的优秀品质,但是总感觉理解得比较肤浅,没有在读中深入体会。
在修改稿教案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改中感受语言,画中学习语言。体现在:
1、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修改稿中,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创设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
2、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在教学中,贯穿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如圈画“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画家画画的句子,以及人们纷纷夸赞的句自子并通过朗读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两位人物的品质,仅靠老师的指导,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所以在修改稿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合理想象,充分体念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在交流小牧童指出画的错误时,引导学生想象其他的人对这句话是什么态度,会说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到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画家出现的错误,不顾旁人的态度,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声喊着“画错啦”,是何等的率真,何等的胆识,真是了不起!在学完课文后,回到课题,再次来审视课题,就会明白,虽然牧童年龄小,地位低,但他与大画家一样,具有让人称颂的好品质,所以把课题写成一大一不太合适,从而,修正课题。这样既升华了主题,又做到了首尾呼应,给人完整的感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听英国的中国人讲英语
- 摘草莓
- 自我介绍
- 扳手腕
- 我最喜欢的游戏
- 买菠萝
- 捉螃蟹
- 奇特的山
- 晒笋干
- 学溜冰
- 快乐的六一
- 运动会
- 玩电脑
- 小白和小灰
- 童年趣事
- 对高师音乐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 谈超级女声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 琵琶弹挑和轮指教学
- 我对儿童小提琴启蒙教育的探求
- 从遗产保护角度谈花儿会
- 浅谈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20世纪中国大陆合唱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
- 论儿童手风琴教学
- 音乐研讨会评析
- 谈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 穿行于民歌与美声之间——浅观吴碧霞
-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比较
- 论新课程改革语境中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 论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1
- 《称赞》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 《玲玲的画》教学
-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
- 《酸的和甜的》教案2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