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1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今天有幸请到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先生来听我执教的《三个儿子》,结合张老师的评课和我自己的上课感受,我觉得收获是巨大的。
1、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个妈妈,看到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教学中我们不必给孩子讲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要在引导、启发、点化、调动学生读书、感悟、交流的热忱,学得生动有趣,读得入情入境,说得真切真实就可以了。
2、在教学设计上,我着意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预习时学生提出问题的梳理,直接切入主题——围绕两个重点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初步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围绕这两个问题,把老师的教成和学生的学成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教学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学生的学习也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
3、学生理解能力和进入问题(文本)的能力快:
原因是因为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孩子们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全班近半的孩子提出,第二个问题“……”,除了五六个孩子之外,三十多个人提出疑问,所以问题来自他们自己,是他们想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专心,学得开心。
4、教学的预设文本和课堂的实施整合得和谐而有实效:
学生在课堂中的理解、朗读、思维、说话都很不错,上课的情绪和发言很棒,全情投入。许多环节可以体现,如: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水桶很重?一般的孩子找到的都是第八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但是我们有一位平时学习一般的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第七段也写出了水桶的重,‘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说明妈妈们拎的水桶很重,走得很慢,所以老爷爷自然也跟着慢慢地走。”说得多精彩呀!那么细小的细节描写他竟能发现,可见这节课他学得如情入境。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妈妈们拎着这么重的水,这个时候你就是妈妈,你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的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走在你的前面,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们发言真切的、积极的、精彩的。
5、在解决第二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时,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教学点,将这个问题挖掘得更透些。
6、不论是那种类型、哪种风格的教师,教师的情感必须要和文本高度一致,教师进入文本才是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灵。这一点我需要努力,今天的状态只能说自己的状态界于文本和学生情感之间的中间地带。
7、在朗读方面,我也觉得张老师的提议很有价值,尽可能少读孤零零的引号里的句子,而是读有前后背景或指导语的句群。
8、张老师还建议,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字词的认读,那么第二课时伊始就不要再认读词语,而是改成听写词语或看拼音写词语,也可以出现几组词(字),说一句(段)话,这样,字词的训练和落实更具有实效性。
9、在最后的写话环节,可以改进,不要提供几个词语,这样可能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将真正的训练弱化。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头的句子,让他们自由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经历
- 过大年
- 一件小事
- 看烟花
- 欢乐的六一节
- 课外活动
- 吃年饭菜
- 烦恼的星期天
- 让座
- 难忘的夏令营
- 迎新年
- 沙池上长草了
- 捡螺丝钉
- 小制作
- 绿色网吧
-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 谈化学“情景课堂”的情景的有效创设分析
- 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 高中物理教学与STS教育有机结合
- 化学教学中的非线性现象及对策
- 例析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方法
-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
-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分析
-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九年级化学环境保护内容的教学的创新路径
-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
- 合理设计作业 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
- 浅谈从教材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 电子技术教学培育学生能力
- 浅议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搭石》写作特点
- 匠心独运 巧妙解词
- 《搭石》教学杂谈
- 《搭石》词语解释
- 匠心独运 巧妙解词
- 《搭石》中心思想
- 《搭石》难句解析
- 《搭石》内容分析
- 听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有感
- 《搭石》阅读提示
- 《搭石》课后题解
- 《搭石》近义词反义词
- 《搭石》词句积累
- 《搭石》结构分析
- 《搭石》课文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