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2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故事感人肺腑、生动有趣。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教学设计时,在第一课时学生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以后,便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⑴ 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
⑵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通过闭眼听老师读,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继而小组交流,将表象转化为口头语言,同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⑶ 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① 学生对三个儿子前后认识的对比:
首先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习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② 将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反复对比:
当学生提到一个儿子的表现时,反问学生:“此时,她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当学生提到第二个儿子的表现时,也与妈妈的辛苦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妈妈是如此辛苦地在提水,作为儿子,如果不去帮助妈妈,是不应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以此触动他们幼小的情弦,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③ 三个儿子之间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第三个儿子:
最后的星级挑战题既是语言的积累、运用和拓展,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2、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有机融合,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力求体现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烦恼的星期天
- 捡螺丝钉
- 课外活动
- 小制作
- 欢乐的六一节
- 让座
- 吃年饭菜
- 迎新年
- 难忘的经历
- 难忘的夏令营
- 绿色网吧
- 一件小事
- 看烟花
- 沙池上长草了
- 过大年
-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
- 浅谈从教材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 浅议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高中物理教学与STS教育有机结合
- 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谈化学“情景课堂”的情景的有效创设分析
-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
- 合理设计作业 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
- 例析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方法
- 化学教学中的非线性现象及对策
-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分析
- 九年级化学环境保护内容的教学的创新路径
- 电子技术教学培育学生能力
- 匠心独运 巧妙解词
- 《搭石》结构分析
- 《搭石》难句解析
- 《搭石》阅读提示
- 《搭石》内容分析
- 《搭石》教学杂谈
- 听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有感
- 《搭石》中心思想
- 《搭石》近义词反义词
- 匠心独运 巧妙解词
- 《搭石》词语解释
- 《搭石》写作特点
- 《搭石》课后题解
- 《搭石》课文赏读
- 《搭石》词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