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2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故事感人肺腑、生动有趣。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教学设计时,在第一课时学生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以后,便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⑴ 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
⑵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通过闭眼听老师读,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继而小组交流,将表象转化为口头语言,同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⑶ 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① 学生对三个儿子前后认识的对比:
首先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习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② 将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反复对比:
当学生提到一个儿子的表现时,反问学生:“此时,她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当学生提到第二个儿子的表现时,也与妈妈的辛苦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妈妈是如此辛苦地在提水,作为儿子,如果不去帮助妈妈,是不应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以此触动他们幼小的情弦,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③ 三个儿子之间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第三个儿子:
最后的星级挑战题既是语言的积累、运用和拓展,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2、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有机融合,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力求体现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比什么?
- 不铺张的好爷爷
- 我最喜欢蓝色
- 秋天的使者——树叶
- 一次星际审判
- 蜡烛
- 我的好朋友张婷
- 廉洁故事
- 棒棒糖之旅
- 铺张浪费可耻
- 正在发芽的种子
- 热心的爷爷
- 参观东湖水厂
- 路遇
- 第一次用心感受落雪
- 建国前周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求的心路历程
- 浅议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绩效审计
-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 信息时代舞弊审计程序的创新
-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
- 虚假会计报表与舞弊审计浅论
-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 舞弊审计的特点及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贯彻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 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与技术方法
- 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 解读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内部控制审计新准则
- 分析时序的变位——叙事的生命选择
-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
-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定位
- 朱自清:低调的人生
- 《背影》精巧的构思
-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杂谈
- 《背影》参考图片
- 参与,才有灵性──《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侧记
- 《背影》里的“背影”解读
- 以《背影》为例谈方法问题
- 面对学生的发难
- 《背影》的剪裁
- 一节有待提高的课:《阿长与〈山海经〉》
-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 《背影》“解读”之解读
- 《背影》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
- 《背影》有关资料